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4-02-03 浏览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4年1月7在来凤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向 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加快推进“龙凤示范区”“ 武陵山试验区”和“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建设,开启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局面。2013年,全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26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3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1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9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5283元,增长17.2%;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7.3亿元、26.4亿元,增长22%21.4%;财政总收入完成6.09亿元,增长18.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1亿元,增长25%,实现了我县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位居“南四县”第一的目标。

(一)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过去一年,我们把壮大产业实力作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来抓,产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224.827.947.3调整到22.929.647.5

新型工业活力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2.5亿元、增长25%,为打造“龙凤百亿产业园”奠定了坚实基础。园区功能不断完善,编制了“龙凤百亿产业园”24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桂花树工业园新征土地578亩,四合、桂花树工业园道路、亮化、天然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投资6750万元。三胡石材产业园完成场地平整。园区新增企业8家、达到33家。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全年培植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7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达到50家,总数跃居全州第四、“南四县”第一。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新型建材、民族旅游商品加工,分别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3亿元、7亿元、4.5亿元、4.1亿元,增长26.2%9.8 %22.9 %14.7% 52%,“五大产业”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80%以上。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建设重点工业项目25个,完成投资7.1亿元。其中,10个项目建成投产,6个项目厂房主体封顶,9个项目加紧建设。

现代农业进程加快。全县农业增加值10.82亿元,增长5.0 %。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2.3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7.4%。 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全县新建藤茶、生姜、烟叶等农业产业基地10.9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3.5万亩。全县发展161养殖模式500户,新增年出栏1000头规模生猪养殖场10个,生猪年出栏达56.8万头,土鸡孵化养殖规模突破100万只。来凤成为富硒零号土猪、阿塔峡土鸡重要养殖基地。龙头企业茁壮成长,凤雅藤茶成为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年销售收入过2000万元企业4家、达到19家(其中省级重点4家)。“来凤藤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来凤金丝桐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湖北名牌产品达5个,湖北省著名商标达5个,恩施知名商标达11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2家,总数达到252家。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完成9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和4个重点老区村建设,减少贫困人口9000人。完成18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农村沼气池2000口,“三改”1300余户。完成老虎洞河三胡段治理工程第一标段、革勒车集镇河堤工程。新增及改扩建公路157公里,新建及改造农村10千伏线路35千米、农村低压线路98千米。完成生态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74万亩,创建生态文明村31个。

旅游商贸加速发展。旅游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年度投资突破9亿元,投资强度创历史新高。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1亿元,增长40%。景区建设取得新突破,仙佛寺景区:佛光普照、仙佛映月等六大景点基本建成,填补了恩施州及湘西、渝东地区佛教文化旅游的空白;喳西泰水城:餐饮街、酒吧街、养生休闲街等加紧建设;杨梅古寨(黄石)景区:新寨迎客、八股听禅、十娘子桥等景点基本建成;百福司旅游名镇创建积极推进。配套建设取得新突破,华龙国际大酒店启动建设,龙凤·夏威夷、酉水明珠、太子轩3家高星级酒店完成主体工程;帝豪、皇庭等一批商务宾馆相继营业,新增床位400张,新发展和提档升级农家乐20家,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来智线”二级公路完成大修工程,白岩山至坪坝营公路完成路基工程,杨梅古寨(黄石)景区公路完成路面铺设,旅游可进入性明显提高。商贸服务业取得新突破,《来凤县商贸流通发展规划》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来凤列入商务部“全国商旅文创新发展试点县”;黔龙建材城一期工程主体即将完工,建成后达12万平方米、可入驻商家1000户;华龙城一期17万多平方米商业区封顶;中百来凤购物中心辐射带动效应彰显,全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来凤老烟厂、金凤国际城市商贸综合体成功招商,“1平方公里龙凤商圈”初具规模。全县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20家、超市网点8个,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家。来凤村镇银行挂牌营运,湖北银行来凤支行有序筹备。                         

(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依托城镇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城镇空间,城镇化率提升2个百分点。

城镇规划日臻完善。按照“龙凤规划”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产城规划”一体化要求,完成了《来凤县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集镇修建性规划》等11个规划,“全域来凤”综合规划体系更加完善。

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全年收储土地突破1万亩,集中供地3000余亩,拉动城市建设综合投资超过20亿元。龙凤·夏威夷、黔龙·1号、华龙城一期、海玉名城等11个项目加快建设,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两大中心”项目主体完工,2014年“一会一节”可投入使用。档案馆综合大楼和公安指挥中心基本完工,荣获省第五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最高奖——楚天杯。武汉大道三期基本建成,迎宾大道完成设计,四斗种引桥完成桥梁基础工程,接龙桥加固工程竣工。完成老城区、龙凤新区污水管网10.8公里。全县乡镇集镇建设加快推进,百福司“湖北旅游名镇”声誉鹊起,大河“鄂渝边贸中心镇”、漫水“旅游风情小镇”、三胡“古道杨梅风情园”已具雏形,绿水、旧司、革勒车集镇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新社区水、电、路、休闲、绿化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迎来全州城镇建设现场会在来凤召开。

城镇管理不断创新。“三城同创”取得新成绩,抓紧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通过验收。积极开展“五进”活动,开办市民学校,聘请城市管理社会监督员,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实行无缝隙、全覆盖、全天候清扫保洁作业,清扫保洁率100%。城市“亮化绿化美化”顺利实施,武汉大道新栽植桂花树1300余株。探索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新机制,“十项突出整治”深入开展,“门前六包”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坚决打击“两违”行为,依法拆除“两违”建筑353户、5.2万平方米。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三)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45个,实际开工12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34.8%,增幅全州第一。

项目谋划力度加大。结合武陵山试验区规划项目库、全县“十二五”规划和“五大产业”,精心谋划了一大批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的好项目,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570个,总投资1324亿元(不含高速、铁路和机场),项目库建设更加充实完善,项目后劲支撑更加有力。

项目推进力度加大。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顺利推进,黔张常铁路可研报告通过审查,2014年将开工建设;恩吉铁路已纳入省州铁路网规划,正在申报国家规划;4D通用机场获得省发改委支持;天山坪风能开发项目获省发改委批准立项;页岩气勘探试点启动。

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两次组织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黔龙·1号、华龙城一期2区、龙凤新区市政道路、城区供水第二水源及净化工程等19个大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达51.6亿元。全年争取到位各类专项资金10亿元。

(四)改革开放成效显著。龙凤示范区、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招商引资等,成为改革开放新亮点。

两区建设加快推进。龙凤“十个一体化”强力推进,其中基础设施、金融、公共服务三个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湘鄂情大桥连接工程基本完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行了首张全国跨省金融IC卡——龙凤卡,两县农村信用联社、工商银行实现信贷业务“同城化”;两县公共交通实现“四个统一”。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出台了《关于规范招商引资工作流程管理的意见》《来凤县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惩实施细则》等文件。全年新签约项目41个,签约资金88.3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01亿元,增长34.05%,增幅全州第一;招商引资项目新开工36个,计划投资额68.7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8.25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80万美元,增长11.1%。

各项改革顺利推进。“营改增”、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州第二批启动。“以钱养事”新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理顺了农村公益性服务管理体制。农村信用联社实施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已获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复。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促进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高考一本上线录取118人,二本上线408人,2名考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6.15%98%。教育布局更加优化,龙凤科教示范园(教育城)土地征收基本完成、房屋征收顺利推进,还建二小区、市政道路、一中新校区加快建设。实施乡镇教育基础设施项目32个,改扩建校舍2.27万平方米。争取香港言爱基金1000万元,支持我县思源学校建设。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恩施州中心医院对来凤县中心医院实行全面托管,成立龙凤医疗服务中心,群众就医质量明显提高。县中心医院内儿科医技大楼、县疾控中心综合楼主体工程完工,完成4个乡镇卫生院配套设施及16个村级卫生室建设。疾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荣获湖北省疾病防控强基工程先进县称号。新农合参保率达98.47%,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100%,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补偿率达75.6%,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出生政策符合率93.18%

文体事业活力迸发。来凤成为全州唯一入选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县市,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摆手舞展演走进湖北省春晚和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组织参加了恩施州第七届运动会等多项体育赛事,获得恩施州第八届运动会承办权。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传统技艺“凤头姜制作技艺”、民俗“土家族牛王节”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凤漆筷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名录。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全县“五险”参保人数突破9万人,征收社会保险费1.1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4200人,开展就业培训 1200余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00余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8 %。城镇低保“应保尽保”,标准由原来每月330元提高到385元。“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至3120/年,分散供养提至2180/年。全年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各类临时救助资金5500余万元,成功创建“社会救助示范县”。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法治来凤”“平安来凤”建设深入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十户电话联防”“民生110”治安管理走在全州前列。“六五”普法全面实施,全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92起。“惩恶扬善”专项活动深入开展,一批刑事、社会治安案件得到及时侦破和有效查处。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突发性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开展了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六)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定决议。支持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0件、政协委员提案58件,群众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减少行政审批23项,两项行政服务标准成为省级地方标准,填补了省内空白;县政务服务中心成为全省唯一通过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单位;政务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全年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37万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无纸化办公全面推行,电子政务高效运转。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深入开展,电视问政“网络问政”深受群众拥护,办理群众网络来信279件。“正风肃纪”专项活动有效开展,问责单位37个、45人次。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审计和监察,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得到加强。

2013年,政府承诺办理的“十件实事”得到较好落实:(一)新建保障性住房1150套,实际新建1150套;特色民居改造1100户,实际改造1100户;危房改造2000户,实际改造2085户。(二)新建7个乡集镇专业市场,实际新建(在建)6个,未建的漫水集镇专业市场已完成土地报批手续,争取到国家商务部资金支持,确保2015年建成。(三)完成县乡公路改造132公里,实际建成132.4公里。(四)建成1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实际建成100个。(五)继续实施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工程,结对帮扶2000户以上,实际结对帮扶2145户。(六)解决2.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际完成供水工程70处,解决安全饮水2.4万人。(七)为经济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0件以上,实际办理263件。(八)新增城镇就业3200人,实际新增就业3280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实际参保率达94.6%。(九)建成县城居民健身环道2条,实际建成2条。(十)新建城区星级公厕5所,实际新建4所,步行街公厕正在协调清障。

在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过程中,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粮食、气象、移民、史志、通信、盐务、档案、工会、老龄、妇女儿童、共青团、工商联、残疾人保障、机关事务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回顾成绩,我们要保持清醒、戒骄戒躁;展望未来,我们要审时度势、开拓创新。来凤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主要表现在产业领军型企业少,大项目带动力不强;二是征地拆迁、农民收入、城乡统筹发展,仍然是我们主攻提升的“三块短板”;三是公共服务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四是少数干部担当意识不强,破解难题的办法不多,先行先试的闯劲不够。这些困难和矛盾,我们将认真对待,不回避、不推卸、不护短,千方百计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形势分析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更是来凤发展史上喜事、大事交汇的一年。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内外发展走势看,国际上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缓慢复苏阶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明年世界经济增长3.6%,总体形势有望好于去年。国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并陆续出台一系列改革新政,无论是政府职能、市场体系、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等,都将面临一场深刻变革。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提质增效、经济升级成为发展的主旋律,中央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湖北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从州委、州政府要求看,“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战略,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将来凤定位为“州域副中心城市”“州域经济重要支撑城市”,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来凤,通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艰苦奋斗,为我们今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县内生动力强大,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恩来高速建成通车,黔张常铁路将动工建设,地区枢纽地位日益显现。“国家级示范区”“武陵山试验区”、省“616工程、武汉市对口支持等政策机遇叠加,特别是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于20131216对来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再次充分肯定来凤的发展和做法,将给我们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即将步入快车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只要我们抢抓机遇、不等不靠、扎实苦干,始终保持“四个领先”,就一定能够实现来凤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三、2014年工作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州委六届五次全会、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领先”的要求,紧紧围绕“3+1”目标、“653”思路,突出抓好产业化,科学推进城镇化,扎实开展综合扶贫改革,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4年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控制在省州下达指标之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继续发扬“三敢精神”,切实增强“来凤自信”,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建设“龙凤百亿产业园”。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12.8亿元,增长17%

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坚持“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桂花树、四合2个工业园以及三胡、革勒车2个石材产业园。完成“龙凤百亿产业园”24平方公里产业园区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桂花树工业园:加快推进家具产业园及在建工业项目建设。四合工业园:加快企业入园建设进度,逐步形成规模;完善主干道绿化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三胡和革勒车石材产业园:重点加快厂房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争新入园企业7家,建成投产4家,2个石材产业园初具规模。

扎实推进产业链建设。正确认识工业“五大产业”和产业链建设的关系,坚持用产业链的理念抓产业,拉长纵链,建强横链。更加注重“清洁能源产业链”建设,以清洁能源为发展方向,重点推进生物质发电、风电及太阳能产业、页岩气等项目,积极引进先进环保技术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围绕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精深加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新材料:重点推进医药(食品)级粉体、氢氟酸、纳米钙、硫酸钡、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等项目。绿色食品:重点推进藤茶中间物提取、三丰淀粉和凤头姜深加工等项目,建成山茶油加工项目。家具建材:积极推进现代家具、古典红木家具生产项目,逐步形成家具生产和家居建材市场“一条龙”发展格局;建材,重点推进大理石及特色石材加工、钢化玻璃、混凝土添加剂等项目,如期完成水泥旋窑迁建项目。

大力培育规模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实施“企业成长工程”。重点培育翔奥电力、卓励电子、武陵惠风(药材)、晟达大理石等企业进入规模企业。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力争培育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5家。

(二)突出差异特色,加快推进现代农业。

以基地建设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品牌打造为导向,突出“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稳步推进基地建设。围绕“北叶、南油、城郊菜、山上林与药”布局,重点建好烟叶、茶叶、油茶、蔬菜、畜牧“五大基地”,带动农民收入倍增。烟叶面积稳定2万亩,新发展雪茄烟2500亩,建成中国优质雪茄烟原料供应基地。新发展藤茶1万亩、红茶2000亩、油茶3000亩,建成藤茶自供育苗基地1000亩。新建生姜基地2万亩、设施蔬菜基地5000亩。推广生态养殖模式,重点发展富硒零号土猪、阿塔峡土鸡等品种。新增家庭牧场500个,土鸡养殖规模突破200万只,生猪出栏达到58万头,努力建设“土鸡养殖大县”“富硒零号土猪生产大县”。

培育壮大龙头主体。牢固树立“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理念,鼓励企业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改进生产工艺,注重精深加工,开发特色产品。依托凤雅藤茶、露丫茶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发展12家清洁化标准茶叶加工厂,加快“茶叶产业链”建设。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股份经营、扩大再生产,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企业新增23家。围绕“屠宰加工、饲料生产、产品流通”,加快“畜牧产业链”建设,重点培育2家生猪屠宰加工、畜禽加工龙头企业,1家年产量5-10万吨的饲料加工企业。新发展专业合作社20家。

着力打造特色品牌。牢固树立“品牌是竞争力”的观念,引导企业重视品牌,支持企业创建品牌。茶叶重点打造“金祁藤茶”“武陵红”2个品牌,畜禽重点打造“富硒零号土猪”“阿塔峡土鸡”品牌。支持企业将品牌层次提档升级,将“来凤姜”“硒都黑猪”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6个,争创12个湖北品牌,打造富有来凤特色的“金字招牌”,让来凤的特色农产品走出恩施、畅销全国。

(三)突出文化旅游,加快推进第三产业。

坚持“全域发展”理念,突出休闲养生,彰显土家文化,着力打造“四个一批”,积极创建“湖北旅游强县”,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突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增长37%

打造一批重点景区。重点建设“五大景区”,即:仙佛寺、喳西泰水城、杨梅古寨(黄石)、酉水三峡(百福司古镇)、白岩山景区。力争35年打造3个以上国家4A级景区,今年实现仙佛寺开光、喳西泰开城、杨梅古寨(黄石)开园、百福司古镇开游。建设保护好黄柏、石桥、舍米湖等“土家村寨”。力争酉水三峡景区、白岩山景区招商成功并启动建设。着力把来凤建成“武陵山区佛教圣地、武陵山区旅游集散地、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完善一批基础设施。启动凤凰传奇酒店建设,加快华龙国际大酒店建设,黔龙大酒店主体工程完工,龙凤·夏威夷、酉水明珠、太子轩、凤鸣山庄4家高星级酒店建成营业,发展升级一批星级农家乐,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明显增强。启动白岩山至坪坝营旅游公路硬化工程,完成“讨橙线”二级公路改造35公里路基工程,启动“猴革线”二级公路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沙子田至渔塘的旅游公路硬化,加快景区公路、景区间连接路建设。完善仙佛寺、百福司旅游名镇、杨梅古寨(黄石)景区停车场、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提升景区可进入性和旅游舒适度。

推介一批文化精品。围绕建设“土家文化集成区”和打造“艺术土家”文化旅游名片目标,充分发掘民族文化、土司文化和佛教文化,打造“五个一”精品工程。向社会公开征集来凤旅游形象标识及主题宣传口号,大力宣传推介来凤,提升来凤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千年佛教文化和独特土家文化塑造为来凤旅游文化,让一批文化精品走出深闺、影响武陵、走向全国。

开发一批旅游商品。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培育壮大绿色食品、民族工艺品龙头企业,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按照“便携性、纪念性、实用性”要求,开发一批旅游商品。推动漆筷、西兰卡普织锦、土家绣花鞋、古杨梅酒、凤头姜等系列旅游产品提档升级,逐步形成品种多样、包装精美、品位独特的旅游商品体系。

发展现代商贸服务。围绕“1平方公里龙凤商圈”“2平方公里物流园”,坚持《来凤县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龙凤新区商贸中心、龙凤建材城、农贸市场、汽车城等专业市场建设。围绕“全国电子商务先进县”目标,加快“信息产业链”建设,着力建设“智慧来凤”,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与商贸流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促使信息惠民服务高效。实施“商旅文”发展战略,加快“商贸服务产业链”建设,力争龙凤商圈新增市场主体500户以上。努力将来凤建成立足鄂湘渝三省边区、辐射武陵山区、面向全国的现代商贸服务中心。    

(四)突出招商引资,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牢固树立发展抓产业、产业抓项目、项目抓招商的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破解资金瓶颈的重要渠道,以项目大投资,推动项目大建设,促进产业大发展。

务实抓好招商引资。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把实体经济项目、劳动密集型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方向。以项目开工、投产、达效为核心,重在实实在在的项目上做文章,全年招商引资项目不低于20个。着眼“长三角”“珠三角”等资本富集区域,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盯住武汉、成渝两个城市圈,主动在优势产业上建链补链,在引进国内500强知名企业、产业链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更加注重项目储备。抢抓两区建设机遇,把脉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结合来凤优势资源,挖掘、策划、生成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常年保持不低于1千亿元规模投资项目储备。围绕“六大产业链”精选推介30个招商项目,重点谋划一批投资过亿元且能支撑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形成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建设一批的梯次滚动机制。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将投资作为确保经济发展的“驾辕之马”,全年动建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79个,年度计划投资75亿元。继续推动“三高两铁一机场”建设,恩来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争取咸来高速公路、鹤来高速公路、黔张常铁路开工建设,推动恩吉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做好来凤通用机场谋划及前期工作。重点推进龙凤新区、龙凤科教示范园(教育城)、农村电网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好项目落地工作,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建成投产率。加强项目管理,建成安全工程、优质工程。做好项目用地统筹、土地房屋征收、资金配套等保障服务工作,营造项目建设良好环境。建立“属地管理、业主共推、责任到岗、监督跟进”项目推进机制。

(五)突出以人为本,加快推进城乡一体。

坚持“规划就是效益”的理念,突出“宜居、宜业、宜旅”,科学布局城镇空间。依托项目带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建设美丽来凤。

调整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乡一体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规划有机融合。充分运用《来凤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重点完成《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全县乡镇集镇总体规划修编以及中心区发展规划。

强力推进一体发展。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力争城镇建设投资突破20亿元,有效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县城重点加快推进黔龙·1号、城区供水第二水厂、城区供水管网、城区污水收集管网等项目建设,启动金凤国际项目及老烟厂片区开发。围绕龙凤“十个一体化”,启动龙凤中心客运站建设,加快迎宾大道建设。完成凤仪大道、龙凤新区、瓦尔高片区绿化工程,适时启动西城区路网工程。乡集镇围绕“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重点打造百福司 湖北旅游名镇绿水“百亿产业重镇”、漫水“旅游风情小镇”、大河“鄂渝边贸中心镇”、三胡“古道杨梅风情园”,成为集镇建设“新名片”。积极推进旧司、革勒车集镇建设。继续推进乡镇十个一工程,完成百福司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高洞、旧司、大河三地集镇绕行线建设,每个乡镇集中力量打造一个“示范社区”。

探索创新城镇管理。完善城镇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城镇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三城同创”,全面推行“四化管理”。加强综合化管理,开展“两违”治理、“五进”活动,改善市容市貌。继续开办好市民学校,加强市民教育,提升市民素质。加强网格化管理,完善门前六包和县级领导、县直单位包路段责任制,消除城市管理盲区和死角。加强人性化管理,开展人性化执法,树立城管执法良好形象。加强一体化管理,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新机制。

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乡村。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完成生态造林2.3万亩、封山育林2.1万亩。实施好小农水重点县、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0个村环境连片治理。推进综合扶贫改革,实施精准扶贫,启动9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及4个重点老区村建设。新建30个生态文明试点村和3个宜居村庄示范村,完成特色民居改造1000户。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准入,加强环境污染源监管和水源地保护,确保环境安全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

(六)突出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拓空间,着力在“体制机制领先”中破解发展难题,在扩大对外合作中寻求发展机遇,努力探索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新途径。

推进示范区机制创新。深入推进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深化“十个一体化”协作推进机制,积极探索行政管理、要素市场、投融资体制等领域创新,充分发挥金融、通信、公交、市政一体建设作用,让群众享受到示范区建设带来的好处,分享共同发展的成果。

推进政务服务创新。按照“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流程最简、服务环境最优”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审批制度,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扩大政务服务范围,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提档升级,巩固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县创建成果。

推进财税改革创新。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财政改革,建立专项资金追踪检查制度,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处置、政府采购程序。改革公共财力配置方式,集中财力办大事,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规划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深入开展综合治税,石材行业继续推行以药控税以电控税征管方式。继续深化“营改增”改革。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推动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打造政银企合作新亮点。积极引进省州金融机构进入来凤市场,加快推进湖北银行来凤支行正式营业,农村信用联社如期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海玉、合顺2家小额贷款公司。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面向农村、中小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金融产品。

推进医药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健全来凤县中心医院托管制度,完善乡镇医疗卫生改革。进一步巩固乡镇和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制度,着力解决“看病贵”问题。继续推动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

(七)突出幸福民生,加快推进社会事业。

坚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更多地向民生改善倾斜,持续推进重大民生工程。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创优软硬环境,振兴来凤教育。积极稳妥推进龙凤科教示范园(教育城)建设。进一步抓好规划,让园区规划成熟完善;加快思源实验学校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来凤一中新校区2014年秋季实现开学招生;园区居民安置区建设扎实推进,教育大道、教育一路等骨干道路建成,有序启动综合配套设施建设,龙凤科教示范园(教育城)形象得以彰显。更加重视基础教育,切实加强教师能力培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坚持内涵式办学,来凤县第一中学和来凤县高级中学2014年高考再创佳绩。突出职业教育,办好来凤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75.6%,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完善县、乡、村(社区)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启动龙凤科教示范园(教育城)医院和康复医院项目,龙凤医疗服务中心新区在7月前逐步投入使用,努力将来凤县中心医院办成恩施州县市一流医院。新建和改造15个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达到省“四化”要求。强化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积极创建省级公共卫生服务先进县。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接实施好单独二胎政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以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龙凤文化中心、龙凤体育中心项目,为“一会一节”提供比赛场馆和文化阵地。制定落实“一会一节”方案,确保成功圆满举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挖掘申报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用户服务工作,提高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千方百计促进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1.58万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突破8.9万人,征收社会保险费1.1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新农合参保率达98%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75%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完善困难群体动态生活补贴机制,加大帮扶救助力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养老领域,积极探索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村、居委会)服务功能,抓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以创建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湖北省法治县”为抓手,深入推进“平安来凤”“法治来凤”建设,继续开展惩恶扬善专项活动,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积极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推广枫桥经验,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要求,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原则,规范信访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推行“民生110”,探索1+5社会管理新模式,实现网格管理“全覆盖”、矛盾纠纷“全化解”。建立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开展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八)突出为民宗旨,加快推进自身建设。

我们将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努力践行执政为民服务宗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务必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为民执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结合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按照“三短一简”要求,切实改进文风、端正会风、转变作风,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实际问题的会;少讲话、讲短话,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少发文、发短文,发简明扼要管用的文。腾出大量精力和时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以“干部作风领先”推动事业发展领先。

坚持依法行政,广泛接受各界监督。坚持在法治环境下履行好政府职能,完善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健全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制度。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以及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

坚持勤政务实,始终保持快捷高效。大力倡导“实干兴县”“实干为民”,坚持开展“正风肃纪”活动,保障政令畅通。建立学习、调研、决策三位一体工作制度,增强驾驭市场经济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目标和责任意识,真正把功夫用在注重实效、狠抓落实上,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用在推进发展、造福百姓上。发扬“5+2”“白+黑”“晴+雨”创业精神,做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以政府的“勤奋指数”提升城乡的“发展指数”,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廉洁从政,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政要求,切实把廉政建设摆在自身建设的突出位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对项目资金、工程建设、土地矿产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简约而隆重办好“一会一节”。深入开展“三纪四德”教育活动,防止和抵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各位代表!2014年,县人民政府将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办好十件实事:(一)新建保障性住房500套,改造农村危房2000户,完成农村扶贫搬迁412户。(二)新建1个城市停车场,每个乡镇建设1个规范化客运站。(三)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00公里。(四)每个乡镇卫生院配置1台救护车。(五)解决2.4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六)完成55个农村幸福院、3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七)精心规划翔凤山(庆凤山),将其打造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城市森林公园。(八)新增城镇就业3200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九)为200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及康复手术服务。(十)为经济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办理法律援助案200件。

各位代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来凤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凝聚了33万人民的美丽梦想。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心聚力、实干巧干,为把来凤建设成为武陵山区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专用术语注释

 

1.省委书记李鸿忠批示: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对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要情报告》第15期,题为《来凤县扎实践行“四个领先” 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一文作出重要批示:“来凤县的做法很有代表性,其经验在全省有典型意义。请办公厅编发《工作简报》,供全省学习借鉴。”

2. 1+5社会管理新模式:以村级党组织为中心,“十户电话联防+平安院落+组级网格管理+村级综治维稳工作站(村网格管理站)+便民服务室”。

3.民生110乡镇便民服务平台,即在各乡镇开通民生热线电话(0718+乡镇号段+110),建立民生110指挥中心,统一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

4.三到位一处理:群众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

5.3+1目标:将来凤建设成为“武陵山区增长极、土家文化集成区、湖北形象窗口县”和“武陵山区经济强县”。   

6.653思路:六大任务:五大产业、龙凤新区、艺术土家、地区枢纽、幸福民生、城乡共荣;五大引擎:建成20平方公里百亿产业园、6平方公里龙凤科教示范园(教育城)、3平方公里龙凤新区、2平方公里龙凤物流园、1平方公里龙凤商圈;三项活动:正风肃纪、惩恶扬善、强基固本。

 

 

7.三城同创: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城市。

8.三敢精神:敢于拼搏、敢于担当、敢于超越。

9.三纪四德:党纪、政纪、法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0.四个领先:精神区位领先、思想观念领先、体制机制领先、干部作风领先。

11. 四个统一:两县公交实现“统一跨城公交线路、统一车辆标志和外型、统一对开时间及收费、统一营运管理。

12.城管“四化”:综合化、网格化、人性化、一体化。

13.卫生“四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行信息化。

14.“五个一”精品工程:一首土家歌、一曲土家舞、一台土家戏、一本土家书、一部土家风光片。

15.六大产业链:畜牧产业、茶叶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商贸服务业、信息产业。

16.龙凤“十个一体化”:龙凤城区规划、龙凤基础设施、龙凤产业发展、龙凤酉水河保护与利用、龙凤旅游开发、龙凤公共服务、龙凤生态环境保护、龙凤金融服务、龙凤平安创建和龙凤人才发展十个一体化。     

17.十户电话联防:借助固定和移动电话通信网络,将居住相邻的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用户以10户(左右)为单位组成一个群组,群组中任一用户遇到紧急情况时在电话上统一拨打固定简单救助号码,即可发出报警声讯,请求邻居亲友给予及时帮助。   

18.枫桥经验:“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其主要内容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帮扶刑满释放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新模式。

19.产业链: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20.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出自《尚书-周书》。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更多>>公示公告
最新图片

鄂公网安备 4228270200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