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3-02-02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15在来凤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新一届县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全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换届以来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2012年,全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8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0亿元,增长2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5亿元,增长35.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亿元,增长3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7亿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8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4557元,增长17.0%。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7.2:26.3:46.5调整为24.8:28.0:47.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农业增加值达10.12亿元,同比增长4%;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8.6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2%。全县新建和培管烟叶、茶叶等各类产业基地14.3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3.5万亩。来凤藤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安普罗冷鲜肉(腌腊肉制品)、宝石花漆筷获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新增恩施黑猪良种繁育基地1个、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标准化养殖场6个、“161”养殖模式示范户108户,全县生猪出栏58.85万头。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9家;新增年销售收入过2000万元农业企业4家,总数达到1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2家,总数达到197家。以生猪养殖、藤茶加工、薯类加工等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新开工建设27个重点工业项目,12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完成工业重点项目投资7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总数达到38家,全县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5家,其中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5.75亿元,增长30%。进一步完善了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2800万元,新增入园企业9家,总数达到28家。

第三产业快速提升。旅游业加快发展。与中森华投资集团成功签订凤兮土家民俗风情旅游区综合开发协议;仙佛寺景区、喳西泰水城全面启动建设,百福司旅游名镇建设成效显著,旅游名村建设快速推进;全年接待游客55.5万人次,增长37.5%,旅游综合收入2.31亿元,增长57.0%。商贸流通服务业迅速发展。武陵源大酒店主体工程已经建成,龙凤·夏威夷大酒店建设顺利推进,农家乐达到138家;中百来凤购物中心正式营业,形成了购物、餐饮、娱乐一体化商贸综合体,启动5个乡镇农贸市场建设,建成农村新社区商业网点12个、村级综合服务社32家,城乡商贸流通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限上企业5家。

财税金融较快增长。加强财源建设,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综合治税,完成营改增改革,财政税收快速增长,财政总收入实现5.15亿元,增长9.5%,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2.3%,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巩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新成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力度加大,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7.00亿元、21.70亿元,增长20.7%8.2%

(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将招商引资上升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出台了奖励办法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全民招商。“龙凤新区”综合开发、龙凤科教示范园(教育城)、绿加食品产业园、翔奥电力器材等一批对来凤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招商项目成功签约并启动建设。全年新签约项目36个,签约资金228.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2亿元,增长52.3%,增幅全州第一;新开工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达到62个,计划投资额达到138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0.62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52万美元,增长14.5%,外贸出口1201万美元,增长118.8%

项目工作成果丰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结合县域发展需要,积极谋划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县级重点项目库得到充实和完善,项目总数达到640个,总投资达1355亿元。抢抓两区建设、“616”对口支援和武汉市对口帮扶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年到位项目资金11.3亿元,增长37.8 %。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25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全州第一。

(三)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快。抢抓机遇,建立加快推进龙凤示范区建设的体制机制,成立了示范办,与龙山县合作,建立了两县县级联席会议制度、示范办协商制度和部门衔接落实制度,共同强力推进龙凤示范区建设。成立了高级别的专家顾问组,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支持,龙凤示范区纳入了湖北省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体系,成功召开了龙凤示范区建设第一次推进会。完善龙凤示范区建设规划,《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发展战略规划》经鄂湘两省政府同意获两省发改委批复并在京对外正式发布,启动了龙凤城区规划、龙凤基础设施、龙凤旅游开发等十个一体化专项规划,启动实施了规划、基础设施、金融、通信、公交五个一体化建设。主动作为,率先集中启动了两批25个重点项目建设,龙凤示范区(来凤)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在国家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中,走在武陵山片区县市前列,迎来了全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现场会的成功召开。

(四)城镇建设进一步提速。按照州域副中心城市定位,积极推进城乡统筹试点县建设。启动来凤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来凤县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全年实施城市重点项目35个,完成投资11.9亿元。龙凤新区建设顺利推进,城市新区迅速拓展,3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已经拉开;老城区改造稳步推进,5条城区道路和10条小街小巷共2.07万平方米道路改造如期完成;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新铺设天然气管道16.5公里,改造自来水管网11.5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万平方米。强化城市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启动三城同创工作,集中整治城区五乱,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复查验收并取得国家级园林县城申报资格;开展两违清理,拆除两违建筑475127平方米。加快推进乡镇集镇建设,乡镇十个一工程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有序推进,7个乡镇集镇建设全面展开,态势良好,全年共完成投资2.43亿元;百福司集镇建设力度大,标准高,进度快,集镇面貌焕然一新;旧司实现撤乡建镇。全县城镇化率预计达到31%

(五)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

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实施农村通畅工程和安保工程,完成35公里列养公路黑色化改造;新建、整修水渠80公里,整治山塘60口、其它水利设施226处,启动10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安全饮水工程99处,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71%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工作获省表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荣膺省政府大江杯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封山育林2万亩,人工造林3.4万亩,完成坡耕地改造5000亩、低丘岗地改造2万亩、土地治理6000亩,节能减排完成州控目标;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顺利推进,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及重点老区村建设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建成3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竣工商品房面积14.89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房1227套,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4172万元,完成生态移民和扶贫搬迁412户、特色民居改造1108户、农村危房改造2439户,居民住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兴安村、冷水溪村纳入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保护名录。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施教育布局调整,启动龙凤科教示范园(教育城)建设,新建、改造幼儿园5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招录教师188名,培训教师1100人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成绩创近十年最佳水平。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召开来凤县科技进步奖励大会,表彰了18项科技成果。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心医院新区医技大楼开工,康复医院新区改建完成,2个乡镇卫生院、17个村级卫生室完成规范化建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龙凤文化中心、龙凤体育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新建成1家数字影院和8个农民健身工程,农家书屋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成了县南剧团改制;五个一精品工程完成来凤形象宣传片、来凤民歌集和来凤宣传画册前期制作;成功创建湖北荆楚诗词之县楹联文化县;《来凤县志(1983-2003)》通过省州县专家评审;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实施。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2.94%,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1.17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各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按时足额发放各项补贴6468.8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415人,帮助下岗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2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796人,开展就业创业培训5200人次。社保累计扩面1132人,保费征收10987万元,累计支付各项社保基金16885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3.4%;纳入城乡低保35035人,发放城市和农村低保资金4360万元,实施大病救助2951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26万元。

社会继续保持和谐稳定。加强“平安来凤”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和网格化管理,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得到有效加强,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加强法治建设,全面实施六五普法,启动湖北省法治县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活动,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71件,实施法律援助260起。深入开展惩恶扬善活动,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快速侦破一批典型案件,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建立县乡干部联席包保村(社区)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一批突出信访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强化煤矿、非煤矿山、消防、交通、危化品、烟花爆竹、建筑、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活动,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六)政府自身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深入开展三项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努力提振精神、提升能力、提快速度,强化问效、问责、问廉,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府执行力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一大批群众想干必干的重大项目得以实施。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5件、政协委员提案60件,满意率达100%。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全年共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48.3万件,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强化检查督办,建立常态考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考核督办机制,充分调动政府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推行电视问政,开通网络问政平台,办理群众网络来信505件,群众满意率99%,按照正风肃纪相关规定问责单位53个、个人167人次。坚持廉洁从政,加强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廉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审减政府投资项目资金9949万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4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5人次。

去年,政府承诺办理的十件实事得到较好的落实:(1)新建保障性住房1200套,实际新建1227套;改造农村危房1600户,实际完成2439户。(2)解决1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实际完成1.8万人。(3)实施农村通畅工程100公里、安保工程100公里,实际分别完成102.5公里、100公里。(4)新增城镇就业3100人,实际完成3415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实际达到93.4%。(5)新启动9个重点贫困村和4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工作,实际已全部启动;完成生态移民和扶贫搬迁412户、1647人,实际已全部完成。(6)实施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工程,结对帮扶2000户以上,实际结对帮扶2543户。(7)完成清洁能源入户工程3300户,实际完成3874户。(8)实施乡镇垃圾处理工程,实现乡镇垃圾处理全覆盖,实际启动建设7个、建成5个。(9)为每个乡镇新建1所公厕,实际建成8所。(10)全面完成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争创全州一流社区,实际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已通过州验收,创一流社区工作已全部启动。

过去一年,在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兵役、统计、粮食、移民、气象、通信、盐务、档案、工会、老龄、妇儿、共青团、工商联、残疾人保障、机关事务管理、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发展仍然不够;二是制约经济发展的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瓶颈问题依然突出;三是乡镇部分基础设施薄弱;四是发展环境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五是部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目标任务

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恩施州建州30周年的喜庆年,也是强力推进龙凤示范区、经济强县建设的关键年。在2012年成功开局、态势良好的基础上,快速推进,重点突破,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势头,对来凤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13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武陵山区增长极、土家文化集成区、湖北形象窗口县和武陵山区经济强县的定位,以六大任务五大引擎三项活动为总抓手,奋勇争先,竞进提质,千方百计开展招商引资、千方百计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努力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确保两区建设走在武陵山区前列。

2013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增加3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州下达指标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充分利用两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全面推进龙凤示范区建设,扎实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兴工业,壮产业,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

优先发展工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为打造百亿产业园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夯实工业发展平台。按照30平方公里面积精心编制好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规划和产业规划,启动首期5平方公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县城到四合工业园区快速通道、一个工业新区和黄茅坪110KV变电站,建成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强化开发区职能,建立完善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增强开发区活力,新增入园企业 5家以上,建成投产3家以上。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继续壮大以孚瑞、科隆公司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以凯迪公司、水电开发企业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以安普罗、绿加食品公司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金凤公司、石材企业为龙头的建材产业,以宝石花公司、西兰卡普生产企业为龙头的民族旅游商品加工产业;积极引进服装、照明器材、电子产品制造等两头在外的工业产业项目,缓解县内资源不足对工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制约,同时吸附更多的就业人口。金凤水泥旋窑搬迁、萤石浮选二期、落水洞电站等项目启动建设,绿加食品产业园、翔奥电力、蓖麻油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着力培育节能环保、新型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导、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年新开工建设、新建成投产重点工业项目均达到10个以上。大力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加强企业运行调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保障企业正常生产,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10家,新增产值过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58家、产值过亿元的35家。

稳步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按照北茶、南油、城郊菜、山上林与药的农业产业布局思路,立足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为企业提供优质加工原料;新发展生猪“161”养殖模式示范户及推广户500户,全年生猪出栏56万头,家禽养殖500万只,新建改造特色板块基地12.1万亩,培管基地18万亩,建成10个样板基地。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推进山茶油加工、中药中间物提取等项目建设,建成凤雅藤茶二期、三丰淀粉深加工、道地药材加工等项目。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树立大市场观,面向大中城市,强化农副产品与市场对接,建成一批农贸专业市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强力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引导农户大力发展合作经营和龙头企业订单经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数量扩张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

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业。加快景区建设,启动凤兮土家民俗风情旅游区综合项目建设,推进仙佛寺景区、喳西泰水城和旅游名镇名村建设,把艺术土家打造成来凤吸引世界游客的文化旅游品牌。同时,加强旅游公路、酒店、农家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全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40%。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启动“凤凰传奇”城市综合体项目,推进海玉名城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与中百购物中心和凤中路传统商业区连成一片,不断扩大龙凤商圈核心面积,聚集更多人气,形成更浓厚的商业氛围。同时,高标准编制武陵山龙凤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体系,推进龙凤新区商贸中心、龙凤建材城等建设,建成10个农村综合服务社、8个社区超市,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家以上;建成武陵源大酒店,完成龙凤·夏威夷大酒店主体工程,顺利推进华龙村大酒店、龙凤太子酒轩建设。

加强财税金融工作。强化财税管理。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入库;坚持培植重点财源与优化支出结构并重,在保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充分用好现有城投融资平台,进一步开展银政合作,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探索利用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发行债券,筹集更多建设资金。强化金融服务。着力创建企业、农村、社区和区域四大信用工程,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巩固最佳金融县创建成果;实现龙凤示范区支付结算一体化,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发展新型金融机构,招商引资设立村镇银行,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力度,建立财政资金“杠杆”机制,积极开展银企合作,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地方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年末贷款余额较上年增长20%以上。

(二)重建设,强管理,不断增强城镇集聚力

坚持规划科学引领。重点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善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各乡镇控制性详规和所有社区建设规划,基本形成覆盖全域的城乡规划体系;严格规划执法和土地执法,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保障来凤城镇科学、有序、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建设。以龙凤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建设。高标准建设新城区,实现湘鄂情大桥建成通车,建设武汉大道三期、四期工程,完成龙凤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安置小区建设,推进龙凤科教示范园(教育城)一期、电力调度大楼、司法业务用房、龙凤阳光花园等一批新区建设项目,建成综合性公益服务大楼、公安指挥中心大楼等,城市新区展现新面貌。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基本完成原国税局片区、原地税局片区、原审计局片区、原消防大队片区改造和凤仪佳苑、强发·逸家星城等项目建设,完成机场路和一批小街小巷改造。继续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抓好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城区供水第二水源及净化、新城区供水管网、城乡天然气管网扩建等项目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燃气普及率达到80%。统筹推进乡镇及农村新社区建设,加快城乡共荣步伐,全面启动7个乡镇集镇建设工程,建成5个乡镇综合服务大楼、28个农村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2个乡镇绕集镇公路建设。深入实施乡镇十个一工程,完成集镇垃圾处理工程,分批启动集镇污水处理工程,百福司、大河、绿水特色镇建设取得实质成效,特色得以彰显;完成桂花树新社区和4个城市一流社区建设工程,新启动建设10个乡镇新社区,建成6个。

强力推进城市管理。全面开展三城同创活动,推动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部门、乡镇、社区职责,构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的城市管理体系,形成大城管工作格局。强化城管执法。加大城管执法保障设备及设施投入,继续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城市保洁,集中整治五乱行为,城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达到十无标准。坚决打击两违行为,维护正常建设秩序;理顺管理秩序,推进机场清理工作。建立群众广泛参与、新闻媒体监督机制,推进治城育人一体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加快城市绿色生态建设。完成酉水河堤城区段、凤仪大道、武汉大道三期等重点绿化项目,城市绿地率达到35.4%,力争通过国家级园林城市验收。

(三)保民生,惠民利,不断增强社会凝聚力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启动酉水重要支流防洪工程和翔凤灌区治理工程,完成酉水河城区段二期、新峡河、老峡河、老虎洞河三胡段治理工程和15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强化水利基础设施管护,确保发挥最大效益。加强农田保护和治理,实施1.4万亩土地治理、2.2万亩低丘岗地改造和2.4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启动高洞35KV变电站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完成沙坨片区和兴安、桐子园、黄柏园四个县级示范村建设项目,对8个乡镇新农村试点进行提档升级。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完成重点贫困村扶贫整村推进和重点老区村年度建设任务,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数7950人。实施生态移民和扶贫搬迁412户、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建成保障性住房1100套,发放公积金贷款3800万元,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突出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布局调整,全面推进龙凤科教示范园(教育城)一中新校区等7个学校建设项目和安置小区等6个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建成2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学率达到5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顺利通过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努力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办出特色。强化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培训,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推进科技和人才事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科技支撑、产学(研)结合、上下联动的综合性科技服务机制,开展科技培训1万人次,鼓励企业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扎实推进人才试点县建设,培养和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完善和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形成人才不断涌现、各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中心医院新区二期建设,建成疾控中心大楼,完成4个乡镇卫生院配套设施建设和15个村级卫生室新建改造;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推进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推进县级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提高门诊报销额度和住院补偿标准,参合率达到95%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到75%以上,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繁荣文体广电事业。以土家民族文化为核心,努力打造艺术土家文化名片。加快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加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继续打造五个一精品工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诗词楹联双创通过国家级验收,为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造条件;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弘扬以摆手舞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争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强化文化市场监管,保持扫黄打非严打态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提升自办电视栏目水平,加强对外宣传,拓展有线电视网络,增加数字电视用户。

精心筹备一会一节。完成一会一节工作方案制订和报批,争取省州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强力推进两个中心、五个接待点、四大景区建设;启动运动员选拔训练工作,开展工作人员礼仪等培训,为高水平成功举办一会一节奠定坚实基础。

扎实抓好计生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州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建立计生工作和流动人口综合治理新机制,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优化计生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1%以上,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9以内,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积极扩大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整合公共职业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00人、城镇从业人员在岗技能培训800人;强化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超过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巩固低保制度,纳入城乡低保3万人以上,实施大病救助2500人次以上。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力推进“平安来凤”建设,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层级责任制,加大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力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落实县、乡(镇)干部联系包保村(社区)制度,强化初信初访化解和信访积案办理,进一步整治信访秩序,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厉打击涉黑、涉毒、抢劫、入室盗窃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提高公众安全感,争创湖北省法治县全省先进平安县。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大打非治违力度,保持安全生产良好态势。强化质量、市场、物价监管,保障主要消费品质量安全,维护市场物价稳定。加强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提高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预防及应急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四)抓招商,促投资,不断增强发展新动力

狠抓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不动摇,实现年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亿元,外贸出口1500万美元,利用外资273万美元。加强项目谋划与推介。立足本地产业和资源优势,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规律,精心谋划、论证、编制重点招商项目100个以上;充分利用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和相关媒体,选择30个重大招商项目精心包装对外推介。突出招商重点。把工业项目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围绕现有新材料、新能源、建材、食品、民族旅游商品加工等,进行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延伸和配套工业项目;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引进两头在外的工业项目;工业项目招商到位资金占招商到位资金总额的比例力争达到60%以上。坚持招大商、招真商、招良商,客商定位重点在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创新招商方式。注重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对口支援招商、大型活动招商和重点区域招商,积极参加省州举办的各类招商活动,在珠三角、长三角、中三角、成渝等地举办重点招商引资活动。抢抓武汉市对口支援机遇,借助大武汉招商平台拓展招商渠道。改善招商环境。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服务工作流程,落实各项招商优惠政策,提升招商项目落地建设服务水平和质量,确保招商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

狠抓项目建设。抢抓两区建设和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完善项目谋划和争取工作机制,充实项目库,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积极跑州赴省进京争取项目,全年计划争取项目资金12亿元。加强项目建设,实行重点项目定领导、定部门、定专班工作模式,确保每个重点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人;优化项目建设行政许可服务,确保重点项目尽早开工、尽早建设;加强项目建设调度,对重点项目实行定期督办,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45个,计划投资69.5亿元。

(五)优环境,树形象,不断增强开放新活力

加快推进地区枢纽建设。为加快恩来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创优环境,争取黔张常铁路、五来高速、咸来高速开工建设,继续做好来凤通用机场、来酉高速谋划及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恩吉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完成来智线大修、讨橙线改造工程,启动迎宾大道、灵(官庙)新(街)国防战备路和一级客运站建设,加大县内大循环线改造力度,完成4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和80公里安保工程建设。完成龙凤物流园规划并适时启动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突出抓好重点污染企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养殖小区污染防治工程,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加大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管理力度,生态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森林抚育1.2万亩,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及活立木蓄积量;继续抓好生态家园建设,新建30个生态文明试点村和2个宜居村庄示范村,完成特色民居改造800户,新建沼气池2000口,推广新能源器具1500台;开展好以两清、两建、两改、两化、两创为主要内容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积极开展社会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爱岗敬业、创新实干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树立社会新风。强化文明宣传,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推进社会文明建设,树立来凤文明开放的良好形象。

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实行行政服务事项窗口一次性告知、一站式限时办结制和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收费一表制管理,推进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探索开展模拟审批,建立标准一体化、环节整体化、进度同步化的运作机制,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规范乡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50%以上的村(社区)服务室实现定期坐班,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严格落实行政服务属地管理行业主管责任制,对未按规定时限办结行政审批事项的,实行倒查追责。实行企业和重点项目检查审批制度,对部门和国家公职人员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进行严肃查处,对扰乱企业正常生产、重点项目正常建设、机关事业单位正常办公的三堵三闹等各类违法行为依法从快从严打击。理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体制机制,优化矿产资源配置,建立规范有序的矿山资源开发秩序,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六)提素质,增效率,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坚决执行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舆论和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定期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政府工作。完善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主动听取公众对公共政策的意见建议,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运行。通过开展六五普法,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增强执行能力,建设效能政府。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顺应来凤发展要求,大兴学习之风,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学习经济、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驾驭市场经济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能力意识、席位意识,大力弘扬三敢精神,勇于直面困难,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迎接挑战,争创来凤跨越发展的新业绩。完善政府运行机制,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确保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开展万人评机关、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强化检查督办,实行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月旬督查工作机制,确保政府工作落到实处。完善考评办法,建立激励考评机制,奖勤罚懒,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坚持勤政为民,建设务实政府。牢记为民宗旨,增强公仆意识,坚持民利为先、民生为要,倾听群众呼声,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切实转变政府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厉行三短一简,更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坚持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指挥、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检验政府的工作成效。

加强廉政建设,建设廉洁政府。坚持廉洁从政,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把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健全重点领域预防腐败长效机制,强化网络问政,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强化对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干净干事,勤勉政事,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各位代表!2013年,县人民政府将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办好十件实事:(1)新建保障性住房1100套,改造农村危房2000户,完成农村扶贫搬迁412户;(2)新建7个乡集镇专业市场;(3)完成县乡公路改造132公里;(4)建成1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5)继续实施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工程,结对帮扶2000户以上;(6)解决农村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7)为经济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0件以上;(8)城镇新增就业3200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9)建成县城居民健身环道2条;(10)新建城区星级公厕5所。

各位代表!武陵山区经济强县、龙凤示范区建设的事业召唤着我们,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同心同德,满怀信心,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克难攻坚,锐意进取,为建设美丽的来凤而努力奋斗!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更多>>公示公告
最新图片

鄂公网安备 4228270200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