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1-10-28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
——201116日在来凤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工作回顾
 
2006年至2010年是来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本届政府履职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各族人民,积极应对烟厂关停对县域经济的巨大冲击,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全力推进新产业、新城镇、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2010年,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5亿元,较上年增长(下同)13.0%,超“十一五”规划目标(下同)46.3%,年均增长12.8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一五”期初的39.3:15.9:44.8调整为期末的28.8:26.4:44.8;工业增加值6.66亿元,增长22.5%,超规划目标17.5%,年均增长25.8%;财政总收入36939万元,增长15.1%,超规划目标65.7%,年均增长18.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075万元,增长22.7%,超规划目标46.9%,年均增长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增长30.3%,五年累计完成53.22亿元,超规划目标90.1%,年均增长30.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4亿元,增长20.0%,超规划目标73.0%,年均增长2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增长8.2%,超规划目标12.9%,年均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增长10.8%,超规划目标53.5%,年均增长13.2%;森林覆盖率达到52.1%;城镇登记失业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8.7‰。
——“十一五”以来,我们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依托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产业龙头,省级龙头企业达到2家,州级龙头企业达到1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8家。建成特色产业基地44万亩,生猪养殖小区12个,初步形成了工业原料林、生猪、道地药材、特色蔬菜、水果、特色水产等六大板块基地。实施农村通达工程550公里,通畅工程573公里,打通220公里农村公路大循环,基本实现了“行政村两小时”经济圈;完成了22座水库除险加固和所有乡镇集镇自来水厂建设,整修渠道216公里,解决了9.7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土地整治工程,新增土地1.5万亩;新建沼气池3万口,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村40个;完成79个村扶贫整村推进任务,减少贫困人口3.84万人;新农村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
——“十一五”以来,我们大力扩张工业经济规模,新型工业体系已现雏形。积极应对卷烟工业组织结构调整,建设“一区两园”发展平台,开展全民招商,构建了以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建材为主的新的工业经济体系。凯迪、科隆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我县;全国先进的萤石浮选生产线在我县建成;纳吉滩电站、金凤百万吨水泥旋窑相继投产;安普罗肉联与武汉上市公司成功合作;以方解石、石灰石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十一五”期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5家,较期初净增45家,有1家企业产值过2亿元,2家过亿元,5家过5000万元。
——“十一五”以来,我们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原生态摆手舞荣获国家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摆手舞已成为来凤的特色文化品牌和名片,不仅走出了山门,今年春节,还将代表湖北省远赴澳大利亚,走向世界。深入发掘和保护文化遗产,仙佛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摆手舞、南剧、地龙灯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西兰卡普织绵在首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获得金奖。高标准编制了《来凤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一系列旅游专项规划,5个重点旅游项目纳入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项目规划,关口民族风情园一期工程建设完成,仙佛寺保护维修工程启动。文化旅游业的升温,带动了吃、购、娱、住、行等第三产业发展,全国著名商贸企业中百集团落户我县,鄂湘渝边区最大的综合购物中心——来凤中百购物广场即将开工建设,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网络基本形成,为建设武陵山区物流商贸中心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以来,我们大力开展中等规模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十一五”期间,共投入资金13.56亿元,实施城市重点建设项目99个。打通了城市外环,拉开了城市框架,新城区基本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实施城区主干道路网改造,老城区改造稳步推进;建成垃圾处理厂、天然气管网、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市政设施,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和背街小巷治理工程,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成为省级园林城市;开展城市综合执法,城市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实施“湘鄂情”大桥等基础设施对接工程,积极争取国家设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龙凤先行区”,来凤龙山携手共建龙凤中等城市迈出坚实步伐。
——“十一五”以来,我们大力争取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改善发展条件取得重大成效。成功争取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恩(施)来(凤)高速公路和鹤(峰)来(凤)一级公路绕城线建设项目。高速公路、绕城线已分别于2010年12月18日、30日开工;铁路可望今年启动建设,火车站从无到有;五(峰)来(凤)高速公路已纳入省交通规划。来凤的交通条件即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牢固树立“经济抓工业、工业抓项目、项目抓招商”的理念,全力开展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累计争取资金21.05亿元,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4个,实际到位资金16.3亿元,搭建城投融资平台,成功融资3.46亿元,保证了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
——“十一五”以来,我们大力改善民生民利,社会事业得到协调发展。新建一所高级中学,破解了高中容量不足瓶颈问题,初升高比例超过85%,位居全州前列,县职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完成了所有乡镇卫生院改造,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推行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7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万人,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城乡低保五年累计扩面1.9万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95%,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非“五保”困难人群集中供养试点工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和扶贫搬迁3404户。按时足额发放惠农利民补贴1.94亿元。
——“十一五”以来,我们大力创建平安来凤,社会稳定得到有效维护。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建成了覆盖县城和乡镇集镇的视频监控系统和全方位的治安防控体系,始终保持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完善了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机制,成功应对了新蕾事件、冰雪灾害、伤寒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一五”以来,我们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服务发展的能力得到提高。坚持廉洁从政,推行政务公开,建成了电子政务系统,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全县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县级行政服务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作为全省唯一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县,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县行政服务中心成为来凤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形象代表。
——“十一五”以来,我们大力促进协调发展,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口与计生、科技、审计、统计、粮食、编制、兵役、消防、移民、气象、广电、通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保险、档案、史志、邮政、宗教、老龄、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老区建设、机关事务等工作都有新的发展,我县先后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通过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复核和“五五普法”验收。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来凤在逆境中奋力拼博的五年,实现崛起的五年!五年的奋斗,使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加快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农业部、省直“616”对口支援单位和武汉市大力帮扶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聚精会神谋发展、抓发展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来凤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县域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初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交通瓶颈问题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仍较突出;政府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服务质量及工作落实的力度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问题,我们要勇于面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的主要任务
 
从今年起,我们将开始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深刻把握“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将是来凤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国家将着力扩大内需,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扶贫开发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政策;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我们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争取将来凤、龙山两县作为其先行区,建设成武陵山区“6+1”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开展“616”对口帮扶,支持恩施州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并支持我县建设恩施州副中心;武汉市继续对口帮扶我县;州委、州政府将我县确立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两路”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我县将有望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县上下必须倍加珍惜,奋发有为,要大力弘扬“三个敢于”的精神:敢于拼博、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敢于担当、直面矛盾、舍身忘我,时刻牢记加快来凤发展是我们的天职;敢于超越、自我加压、抢前争先,超越前人、超越他人、超越自我。以气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推动来凤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才不致于成为历史的罪人。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原则
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县“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基本方法,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体现。要抢抓建设恩施州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的机遇,按照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市场体系“六个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实现“城乡空间布局、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和城乡社会管理”五位一体的目标。
坚持基础先行的原则。加大交通、能源、城镇、工业园区、教育等基础行业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超前谋划、优先安排、优先建设,通过基础先行,带动“十二五”时期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为来凤经济的起飞和社会长远发展做深做实基础工作。
坚持民生至上的原则。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期间尤其要在教育、医疗、保险、就业、住房、公共安全等方面下更大功夫,花更多财力物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绿色繁荣的原则。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和切实保护好各类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坚持跨越发展的原则。把推动跨越发展作为全县始终坚持的工作态度、工作要求,以一种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精神状态,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创造条件推动来凤经济社会超常发展、不断跨越,尽快实现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跃上新层次,抢占武陵山区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
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
总体目标定位。就是把来凤打造成“武陵山区增长极、土家文化集成区、湖北形象窗口县”。三大目标涵盖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党的建设,是指导来凤经济社会发展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首先,要加大城市、园区建设和产业培育力度,使来凤成为生产要素集聚的洼地,产业发展的高地。其次,要充分发挥“土家第一县”、原生态摆手舞等具有来凤特质的文化资源优势,借仙佛寺、酉水三峡、蓝河之滨等山水风光,以民族文化为魂、以秀美山川为根,打造“艺术土家”,壮大文化企业,培育文化旅游产业;要使土家文化成为来凤凝聚人心、奋发图强的精神家园。第三,要通过艰苦努力,使来凤的城市形象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走在边区前列,成为展示湖北形象的窗口。
具体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三个转变七个翻番三个全面”的目标:经济发展方式基本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以农村经济为主向以城市经济为主转变,由外部依赖型向激发内在动力的自我发展型转变。主要经济指标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60亿元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达到2亿元以上;年主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个数翻一番,达到100家以上,其中新口径规模以上企业个数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翻一番,达到160亿元以上;城镇居住人口翻一番,达到20万人以上,其中县城达到15万人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600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达到2万元以上。到“十二五”期末,“五大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坚强基石,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素质;全面达到建市标准,力争实现撤县建市;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使来凤成为全县人民更加满意的幸福家园。
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思路与目标,“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抓好新产业、新城镇、新农村和大通道、大生态、大民生建设。在新产业建设上。到“十二五”期末,要完成“一带五区”空间布局,建成新材料工业、新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和文化旅游五大产业集群,建成4A级景区2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形成对县域经济体系的有力支撑。在新城镇建设上。按照恩施州副中心的定位和“一心三轴一圈”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到“十二五”期末,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15万人,与龙山县城实现一体化对接,建成中等规模城市,形成武陵山区“6+1”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格局。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在新农村建设上。抢抓建设恩施州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的机遇,牢固树立“全域来凤”的发展理念,按照“四化”目标和“六个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城镇化的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农田变成产业基地,把农民变成城镇居民,把农村劳动力变成产业工人。在大通道建设上。以“构建大通道、完善大网络、形成大循环、发挥大效益”为目标,在“十二五”期内,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商贸物流、能源供给、现代信息等网络体系,加快来凤“武陵山区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进程。在大生态建设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巩固“全国绿化模范县”成果,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在大民生建设上。加快建立符合县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 十二五”期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重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要切实抓好劳动力就业、公共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使全县人民在积极参与支持改革发展的同时,共享发展成果,使改善民生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六个方面的建设都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缺一不可,也是我们在“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必须全面推进。在六大建设中,新产业、新城镇、大通道三大建设是重中之重,是推动来凤跨越发展的突破口,是决胜“十二五”的战略重心。新产业建设是根本,没有产业的支撑,县域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新城镇建设是基础,没有城镇的发展,生产要素就难以聚集;大通道建设是前提,没有交通瓶颈的打破,交易成本就始终达不到经济的要求,实现来凤跨越发展就永远是一句空话。我们要通过新产业建设,使小产业变成大产业,通过新城镇建设,使小城镇变成大城镇,使大产业、大城镇、大通道成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引领来凤实现跨越发展。
 
二〇一一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自觉落实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五大发展原则为统领,以“首战必胜”的勇气和决心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为圆满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2011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34.2亿元,增长13.0%,力争增长14.0%;工业增加值8.25亿元,增长22.0%,力争增长22.5%;财政总收入39283万元,增长6.3%,力争实现4.2亿元,增长7.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确保实现13210万元,增长12.8%,力争实现1.4亿元,增长19.6%;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增长25.0%,力争增长2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6亿元,增长18.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亿元,增长28%,力争增长30.0%;出口创汇530万美元,增长32.0%,力争增长3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0元,增长8.0%,力争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3410元,增长10.0%,力争增长14.2%;城镇化率达到4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州下达任务。
2011年政府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项目建设,筑牢跨越发展的物质基础
项目是规划的支撑,是加快发展的抓手,只有紧紧抓住项目这一关键,来凤才能实现跨越发展。2011年,县政府将实施重点项目113个,年度总投资21亿元。
新农村建设项目。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做实产业基地。新建六大板块基地21.6万亩;培管已建基地27万亩;按照安普罗“零号土猪”生产标准,扩大养殖基地,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50个,生猪出栏达到55万头。二是扶持已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开展特色农产品加工资源与品牌整合,全年确保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州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家,总数达到98家。三是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翔凤镇80公里渠道维修;完成坡耕地治理和低丘岗地改造各1万亩;实施库区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纳吉滩库区治理工程;启动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建设。四是大力实施以改房和“清洁家园”为重点的“五改三建”工程,全面完成新农村示范村、示范乡镇年度建设项目及全县重点贫困村扶贫整村推进年度建设任务。
新产业建设项目。四大工业方面: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程。确保凯迪生物一期今年6月建成发电;科隆粉体一期实现正常生产,启动二期建设;完成水磨碳酸钙、碳酸饮料、鞋面加工、木制品综合开发、葛粉加工、精制火腿加工和煤矿改造升级项目;启动精细化工、轻质碳酸钙、编织袋、落水洞电站项目建设。全年开工重点工业项目1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个,续建项目9个,完成投资4亿元。二是抓好对金凤水泥、安普罗肉联、孚瑞、腾升香料等企业已建成项目的跟踪服务,实现项目达产稳产,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全年新增产值过2亿元、过亿元、过5000万元的企业各1家。三是抓好“一区两园”建设。继续实施桂花树、四合工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全民创业园、黄茅坪100KV变电站建设。文化旅游业方面:按照“三开六配套”的要求,一是全面启动仙佛寺景区建设,启动“两水三岸”旅游综合开发;实施百福司旅游名镇、黄柏园旅游名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白岩山至坪坝营景区公路。二是新增旅行社1家;改造升级四星级酒店1家,加快龙凤·夏威夷四星级酒店建设,力争再开工建设1家四星级酒店;发展星级农家乐100户。三是支持企业实施具有土家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项目,扩大生产规模,丰富产品种类,拓展销售市场。
新城镇建设项目。一是高起点、大手笔编制《来凤县城乡统筹建设规划》、《龙凤先行区建设规划》、《来凤县城总体规划》。二是加快推进县域“三线六区”建设。大力实施绕城一级路、酉水河城区段岸线、蓝河岸线建设项目;大力推进仙佛寺片区、湘鄂情片区开发,继续完善瓦尔高片区、桂花树工业园区市政设施;启动老城区新一轮背街小巷治理,力争两年全面完成;在土堡组团沿武汉大道开工建设民族文化中心、民族体育中心、档案馆等公共服务项目,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承载能力。三是继续实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成污水收集管网,实现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四是按照“一区三极”的规划布局,重点推进百福司镇、大河镇、绿水乡集镇建设,启动翔凤镇、百福司镇、大河镇、三胡乡公益性服务大楼和百福司镇、大河镇、绿水乡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建成百福司集镇河堤工程。五是实施10个农村社区建设,其中翔凤镇3个、其他乡镇各1个。在社区建设中坚持把居民小区作为必要项目进行规划和建设。
大通道建设项目。一是全力支持黔张常铁路、恩来高速公路建设;二是加快高速公路出口至绕城一级公路连接线、百福司新才沟至酉阳马房沟公路、百福司短洞大桥建设;三是积极做好五来高速前期工作,谋划和争取利(川)来(凤)高速,来十路、来咸路、讨橙路三条二级公路改造升级及一级客运中心建设项目纳入上级项目规划;四是建成来凤中百购物广场、龙凤·夏威夷家具建材专业市场一期,推进乡镇超市和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完善县级商贸流通网络;五是启动武陵山花木盆景交易中心等8个专业市场建设,抓紧做好火车站仓储物流中心等5大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工作。
二、狠抓民生改善,构建共建共享的活力社会
改善民生是政府的责任。2011年,县政府将大力改善民生,激发全县人民支持、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一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解决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完成100公里连接新社区的通乡公路改造和120公里通畅工程建设,通过实施“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引导农民建设村组公路,切实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三是建设廉租房420套,经济适用房100套,完成生态移民扶贫搬迁350户,易地扶贫搬迁102户,农村危房改造800户,提高城乡困难人群居住保障水平。四是建成天然气储气调峰及CNG加气站,保障居民正常用气。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加强水政执法,推进水源及水生物保护,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在二类标准以上;加强城区环境污染治理,启动水污染治理项目,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社保扩面850人,征缴社会保险费7000万元,积极做好“新农保”工作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实施大病救助。探索推广农村非“五保”困难人群的生活保障和全民养老服务方式,完善“五保”供养模式,集中供养率保持在95%以上。
提高城乡就业水平。一是认真落实就业保障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400个,城镇新增就业360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850人;二是继续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劳动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本领,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3800人次,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0600人;三是以创业带就业,特别是吸纳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四是大力开展劳动维权服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按照“三集中”的原则,制定教育布局调整方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完成来凤高级中学三期、职中校园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一中校园改造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创造条件解决“超大班”和幼儿入园难问题;继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整治教师违规有偿补习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整合、优化全县卫生资源,打造边区中心医院。启动一批县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村级卫生室建设,努力提高综合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新农合运行管理,实现“农合”一卡通,全面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实行农合定点医院淘汰机制,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围绕“一节一会”,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成乡、村资源共享设备配置,完成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任务。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和全民健身活动;支持百福司镇举办摆手舞文化旅游节。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健康发展。
今年我们将继续挤出财力,兴办一批全县人民关注的民生实事。同时将根据财力增长情况,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村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的问题,从今年开始,村定补干部工资每人再增加1200元。
三、狠抓机制创新,破解制约发展的要素瓶颈
县域经济要加快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要素保障。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今年,政府将着力创新机制,积极破解资金、人才两大要素瓶颈,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努力破解资金难题。一是加强银企合作。建立银企协商机制,县政府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促进银企对接和交流。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担保公司为企业贷款担保力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争取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继续落实县政府关于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奖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年末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居民存款余额增幅。二是完善投融资平台。树立经营理念,盘活国有资产,继续做强做实城投融资平台,扩大融资领域,年内力争为县域经济发展融资1亿元。开展全民创业,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县域经济社会建设。创造条件成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三是强力开展招商引资。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立足来凤资源,精心谋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对外进行推介。今年必须在非金属矿产品系列开发、仙佛寺、蓝河之滨、酉水三峡等重大项目招商上取得实质进展,力争一大批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主动出击,开展友情招商、上门招商、小分队招商。强化招商引资措施,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鼓励全民招商,凡是招商成功的,严格按照政策兑现奖励。要确保全年签约项目1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亿元。四是积极争取项目。牢固树立项目意识,认真分析国家投资政策,抢抓投资机遇,不畏艰难险阻,跑省进京,全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全年争取项目资金5亿元以上。五是加强税收征管。实行综合治税,依法打击各种偷税漏税行为,确保税收应收尽收。加强财源建设,强化财政管理,做到开源节流,增加地方财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六是创新投入机制。打破部门分割格局,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所有项目资金一律实行捆绑,集中投入到政府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在农村项目建设中,坚持集中连片,滚动开发,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产业、城镇项目建设中,重点支持基础性、带动性强的项目,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杠杆作用。
努力破解人才难题。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积极建立与市场经济及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努力造就一批执行力、落实力强的公务员人才,培养一批现代化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进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建立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将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深化各类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大力发展各类人才市场,完善统一、竞争、有序、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奖励、培养和引进人才。鼓励经营管理、专利、发明、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三是建立人才管理创新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公务员制度,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职称改革,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和实用型高等技能人才等级考评制度。加快人才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四是建立人才储备和学习培训机制。加大对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把人才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对企业人才培训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以培育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点培养一批本县急需的专门人才和高级技工等实用型人才。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大力引进本县急需的外经贸、法律、规划、高新技术、高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最大限度满足各类人才的需求,真正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法律保护人才
四、狠抓秩序整治,建设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
不断优化生产建设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阻碍重点项目建设、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违法行为,保障正常的施工秩序和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强化对招投标、政府采购、重点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公平的发展环境。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严禁私挖乱采,严禁占而不用,严禁原矿外卖,政府要牢牢控制资源有序开发的主动权,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龙头企业。
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提高市民爱城、护城意识和遵守城市管理规则、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落实路段片区管理责任人,把管理效果与管理责任人工作绩效严格挂钩。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行每月通报,年底考核结账的督办检查制度。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以铁的手腕突出抓好“两违”清理和“五乱”整治,将城区主干道全部纳入严管街范围,实行严管重罚。创造条件启动数字城管,推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启动政法综治维稳管理系统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完善城镇视频监控网络;加强治安巡查,提高街面见警率;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努力实现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转变,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积极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认真开展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加强专项调解机制建设,切实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继续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开展大接访活动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切实解决信访人的合理诉求
切实保障社会安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治理,努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减少一般性事故发生,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修订完善县级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巩固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建设成果,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
五、狠抓自身建设,维护勤政廉政的政府形象
推进思想解放。着力破除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观念,牢固树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意识;着力破除墨守陈规、因循守旧的观念,牢固树立敢想、敢试、敢闯、敢干的创新意识;着力破除局部利益至上的观念,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县上下一盘棋的全局意识;着力破除目光短浅、患得患失的观念,牢固树立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意识;着力破除“重上轻下”、“重官轻商”的观念,牢固树立民生至上、企业为大的服务意识;着力破除重管理、轻服务,重审批、轻监督的观念,牢固树立尊重市场主体地位、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的市场经济意识。总之,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什么办法管用就用什么办法,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尝试,凡是外地成功的作法,都可以大胆引用,凡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都允许突破。倡导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在改革中积累经验,在创新中完善政策。
提高执行能力。认真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县委决策部署,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做到热情执法、公正执法、高效廉洁执法,严肃查处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以权谋私行为。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行政执法考评制,促进执法行为规范化、程序化。深入开展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落实和完善服务公开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并联审批制、对重大事项超时默许制等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水平。深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落实和完善行政问责制度,严厉惩治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
转变工作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基层和矛盾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解决群众和基层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坚持政府领导领办重大事项制度,定期到联系的重大项目和企业中去,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完善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等工作机制,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了解民意。切实精减会议、精减文件,力戒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真话、干实事,尽力而为、合力而干,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建立督办促落实的长效机制,实行抓落实的任务分解制度、定期汇报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公开通报制度和评议奖惩制度,保证各项重要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事业发展上、用到解决民生问题上,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大力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认真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坚持闻过即改,反对文过饰非。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以及“一岗双责”责任制,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改革,加强会计核算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建设,加大政务、村务、财务、社会事务和厂务公开工作力度。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重大投资项目、重点部门的审计和监督,进一步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招标采购、矿山开采等领域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和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切实维护政府形象,提高人民政府的公信力。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我们坚信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来凤儿女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住来凤人民实现跨越发展的坚定步伐!当前,来凤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县委的领导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愚公移山的雄心壮志,以永无止境的执着追求,以只争朝夕的拼博精神,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同心同德,忘我工作,为全面实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更多>>公示公告
最新图片

鄂公网安备 4228270200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