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1-10-27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月5日在来凤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胡泽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关于二○○八年的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苦干实干,克难攻坚,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生产总值19.50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7.1%,增长15.0%;工业增加值4.10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2.3%,增长3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0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6.4%,增长4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0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6.4%,增长35.0%;财政收入3090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3.8%,增长67.8%,其中面上财政收入955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6.1%,增长33.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58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3.5%,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7.4%,增长35.1%;粮食总产量达到13.35万吨,增长1.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46 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5.9%,增长37.7%;实际利用外资245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17.5%,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00元,完成年计划的104.4%,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2543元,完成年计划的108.2%,增长18.1%;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1%,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2%;城镇登记失业率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6.5%;人口自然增长率5.4‰。
     ──强力推进各项建设。在产业建设上:狠抓工业经济总量的扩张。桂花树、四合两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入驻企业已达10家。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全年新建重点工业项目16个,总投资8.2亿元。这些项目完全建成后,将新增销售收入近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200多个。财政金融部门、担保公司进一步向内挖潜,为产业建设提供了1.5亿元的资金支持,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项目建设。狠抓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全年新建特色基地13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顺利完成能源林土地流转30万亩。这些板块基地建成发挥效益后不仅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为工业提供优质原材料,每年还可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全年有15家企业被认定为州级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凤头食品被认定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狠抓旅游产业的培育。启动了关口民族风情园建设,黄柏和舍米湖民俗文化旅游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结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科学编制规划,积极争取项目,仙佛寺民族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和舍米湖原生态摆手舞旅游景区建设项目争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城市建设上:完成了县城控制性详规和全县乡镇集镇总体规划。凤仪大道、接龙桥路中段等城市外环路建成通车,启动了瓦尔高片区、沙坨片区建设,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完成了凤翔大道改造升级,启动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及污水处理、蓝河治理工程,城市品位得到很大提升。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实行综合执法,城市管理有了新的进步。在环境建设上:千方百计突破交通瓶颈制约。积极争取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恩(施)吉(首)高速公路两个大通道项目,黔张常铁路建设已列入国家计划,可望2010年开工;恩吉高速公路也得到了鄂湘两省交通部门的支持。下大力气改善服务环境。主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审批制度,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行政审批实现了“两集中三到位”,对市场主体和群众审批事项做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村为民服务代办点方便了当地群众办事,提高了行政效能,得到企业和群众好评。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大接访”和“带案下访”活动,有效化解了绝大部分复杂疑难信访问题,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继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平安来凤”建设成果得到巩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走在全州前列。积极慎重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持了全县社会大局的安定有序。信用环境、民族团结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步。在政府自身建设上: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制度建设,建立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在招投标、政府采购、专项资金、公务消费、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产处置、经济责任审计等领域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工作制度,有效防止了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建立乡财县管乡用制度,规范了乡镇财政支出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实行政务公开,凡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严格按程序举行听证会,实行公示制,力求做到公众参与、专家咨询、民主决策。高度重视政府执行力建设。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建立督办机制,政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积极解决民生问题。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共发放各类补贴4456万元。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24公里、通达工程67.8 公里、经济循环路17公里,新建沼气池6000口,三改配套率53.6%,完成了金塘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了1.58万人的安全饮水困难,启动了投资7000余万元的土地治理、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扶贫搬迁、倒损房屋恢复重建1729户,28个重点贫困村扶贫整村推进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开展了大规模劳动力素质培训,全年共培训农民13537人。完成了16个“农民健身工程”和革勒车、大河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建成了36个“农家书屋”,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文化作品,进一步解决了农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教育事业得到重点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启动瓦尔高高级中学建设,职校学生宿舍主体工程完工,革勒小学改造和大河小学、两河小学希望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高考成绩明显进步,中考成绩稳步提升,教研活动获省级以上奖励达91项。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县妇幼保健院、旧司和漫水卫生院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10个中心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部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良好,共为5.1万人次补助医疗费用1416万元,2009年参合率已达87.75%。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11760户、19358人纳入低保范围,发放低保金1690万元,实施大病救助882人。积极抗击冰雪和洪涝灾害,下拨救灾专款943万元,救助受灾群众5.8万人次,新建成了城市福利院。全县共为汶川大地震募捐款物38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318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124人,其中“4050”人员47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54个,跨地区转移劳动力9800人。各种社会保险参保73070人,征收保费5892万元,社保扩面11903人。启动了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原乡镇解聘“八大员”养老保险。建立了乡镇住房公积金制度,公积金贷款余额达到1400万元,发放城镇“双低”住房补贴220万元。认真办理了“十件实事”。
      统筹推进政府其他工作。以换届为契机,着力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经济普查、土地调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进展顺利,人事、编制、工商、质监、粮食、移民、气象、烟草专卖、邮政、通讯、双拥、兵役、老龄、史志、档案、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老区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农业部、武汉市的真心帮扶,离不开全县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关心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总结2008年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县域经济总量不大,仍然是我们的主要问题;投入相对不足,仍然是我们的主要矛盾;工作落实不力,仍然是我们的主要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县人民政府将继续以对全县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切实做到围绕民生抓发展,围绕发展抓投入,围绕投入抓落实。
     回顾总结2008年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加快来凤的发展,思路必须清晰。面对当前的形势,尤其要有开放的眼光,彻底打破行政区划和传统习惯的束缚,善于借船出海、借鸡生蛋,为来凤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资源空间、要素空间和市场空间;尤其要有战略的思维,充分发挥来凤的比较优势,科学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想别人不敢想的问题,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由被动跟风变成主动领跑;尤其要有突出的重点,善于在远大理想与眼前现实之间发现差距和不足,选准突破口,集中全力打“歼灭战”。精神必须振作。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感受了国家从紧的宏观调控,面对考验,我们冷静分析,果断决策,化解了各种矛盾和风险,不仅没有被困难压倒,反而难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农村油桐板块基地和养殖小区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以100万吨水泥干法旋窑、30万头肉联精深加工、凯迪新能源等重大工业项目和两个工业园区建设为代表,工业发展强劲的势头在全州少有;新的城市形象代表了武陵山区县城建设的新水平;黔张常铁路项目的突破将圆来凤人民的百年铁路梦想;旅游经济持续升温;全县人民恢复了对教育工作的信心;公安政法干警舍生忘死地工作,人民群众安全感恢复到历史较好水平。事实再一次说明,只要我们有无所畏惧、战无不胜的信念,只要我们有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超”为工作目标,以“攻”为工作常态,以“快”为工作节奏,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夺取改革发展的新胜利。环境必须优良。要更加珍惜安定团结的局面,坚定地维护县委的统一领导,坚决地维护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统一,凝聚人心干事创业。要更加注重改善干群关系,作决策办事情多为老百姓着想,增强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支持,减少工作的矛盾和阻力。要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参与创业的激情,积极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真正做到“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让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来凤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于今后三年的奋斗目标

    未来三到五年是来凤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综合分析判断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总体来看,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机遇多于挑战;既有困难,也有希望,希望大于困难;既有阻力,也有动力,动力强于阻力。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仍然会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当前我们真正面临的挑战却是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激烈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我们所在的武陵山区,从“十五”开始相继开工了一批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未来三到五年这些项目都将陆续建成,整个武陵山区的交通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为抢抓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周边县市都在酝酿新的发展思路,都想在产业发展上大做文章。武陵山区一场新的发展竞争已经拉开大幕。竞争的主要内容就是看谁的速度更快、谁的毅力更强、谁的智慧更多。竞争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产业角色”的重新分工、“经济中心”的重新布局。很显然,产业链条上的“低端”环节,发展格局中的“从属”地位,是任何一个县市都不甘愿充当的。因此,可以预料,这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是本地区发展史上从来没有的。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力求做到“先发制人”。
当然,我们也要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有加快发展、迎接挑战的条件和基础。一是我们已经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食品、建材、能源三大支柱初具规模,龙头企业已经进入起飞阶段,药业、化工、旅游后续产业健康发展;“一区两园”的工业发展平台和以油桐、生猪、楠竹、水产为主的“十大”板块基地,其规模与特色都具有比较优势,为工业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来凤作为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美丽的山水风光,只要精心打造,做好风光(自然景观)、风情(土家文化)、风物(旅游产品)、风味(土家饮食)的结合,来凤的旅游业完全可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三是来凤“一脚踏三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黔张常铁路一旦建成,来凤完全可以再次成为鄂湘渝边区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四是来凤、龙山分属两省,但两个县城一河相隔,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实施“一水双城”对接战略,就一定能建成武陵山区又一个中等规模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五是经过换届以来这两年的艰苦努力,不仅探索出了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思路,而且也形成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这两年超越“十一五”规划、提前实现本届政府工作目标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只要我们继续保持当前的发展势头,完全有可能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六是国家把恩施州确定为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创新试验区,省委、省政府把恩施州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特别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未来一段时期必然会加大对“试验区”、“旅游圈”的投入力度,为我们争项目、上项目提供了很大的政策空间。七是农业部定点扶贫、武汉市对口帮扶以及“616”工程的实施为来凤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必将极大地促进来凤经济社会的发展。
    历史再一次让我们站在起跑线上。在这场关系来凤前途和命运的竞赛中,我们能否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成为胜利者,关键靠我们自己。关键看我们能否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这场产业分工的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努力把来凤打造成“武陵山区的增长极、土家文化的集成区、展示湖北的窗口县”。
为了充分体现以上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县人民政府根据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自加压力,迎难而上,决定对今后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目标进行更高的定位。从现在起到2011年,力争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元,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0.8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现在的“三一二”基本调整为“三二一”;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亿元,面上财政收入达到1.60亿元;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总数达到61家,每年新增1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税收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力争超过1家;固定资产投资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0亿元,总量达到20亿元以上;农村户均建成10亩高效特色板块基地,户均出栏生猪10头,为建成100万头生猪大县奠定基础,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00元;力争把“两点一线”打造成一条集民族文化、生态风光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开工建设一条内联外接的经济大通道。
    按照调整后的三年发展目标,2009年政府主要工作目标是:生产总值23.10亿元,增长12.5%;工业增加值5.20亿元,增长2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36.0%;财政收入10992万元(不含烟厂因素),增长15.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77万元(不含烟厂增量因素),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0亿元,增长2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亿元,增长1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0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2925元,增长15.0%;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5%、2.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关于二○○九年的主要工作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12345”的工作部署,毫不动摇地围绕扩大生产性投入、扩张县域经济总量这根主线,坚定不移地抓住招商引资、行政效能、和谐社会等关键环节,更加深入地推进新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新城镇建设。具体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提高农业效益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围绕“163”的工作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六大”难题,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一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全县粮食产量13万吨的基础上,加快“十大”板块基地建设,突出抓好油桐、生猪和烟叶基地发展,完成30万亩能源林土地流转后的开发和已建油桐核心示范基地的培管,出栏生猪55万头,发展烟叶2.5万亩。二是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在项目建设、市场开拓、科技与政策服务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帮助其做大做强,确保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家。三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规范运行行为,充分发挥其服务“三农”、联系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四是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沼气池4000口,三改配套率50%以上,新建2个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和30个村级后续服务点;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40公里、通达工程30公里、经济循环路7公里、通乡公路25公里,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力度,农村公路好路率达90%以上;建设绿水乡集镇等27处集中供水工程和62处分散供水工程,解决农村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新峡等6座水库除险加固和老峡灌区建设工程;完成投资4000万元的烟水配套工程,新建236座新式烤房,建成1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五是继续推进县、乡两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完成扶贫整村推进年度工作任务。六是创新农村经济工作机制。实行“资金捆绑、土地集约、龙头牵动、设施配套、整体开发”的新模式,改变过去分散投入,零星发展,难以形成规模的状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农业现代化程度。
    二、以扩张规模为核心,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按照“三个一”的工作目标,全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增加到2家,新增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5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一是继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搭建要素集聚平台。完善桂花树和四合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成黄茅坪变电站,启动大河钙业工业园区建设;加大企业入园工作力度,全年新增入园企业 8 家,新建成投产5家;加强工业园区管理,强力推行无绩效退出机制,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二是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建好融资平台。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扩大担保贷款规模、引导银行信贷支持,努力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建好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重点建立完善四个中心:为企业办理行政审批的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中心,为企业提供员工招录、培训的企业人才服务中心,为企业家生活提供方便的后勤服务中心。四是继续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全年新建续建重点工业项目30个,完成年度投资计划6.5亿元,确保碳酸钙加工、大理石加工等16个项目建成,加快推进秸秆发电、落水洞电站等14个重点项目建设。
    三、以项目工作为重点,坚持不懈地扩大生产性投入。一是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机遇,精心谋划、争取、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从2009年开始,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开展项目筛选、论证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形成建成一批、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梯次结构,力争在恩吉高速、鹤(峰)来(凤)公路来凤段等重大项目争取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75个,争取黔张常铁路建设尽早启动。二是把招商引资作为政府的核心工作来抓。认真研究金融危机对招商引资的影响,趋利避害,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年”活动。政府各部门各乡镇都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都要承担招商引资任务,实行全民招商,力争全年有20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签约,10个落地开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35亿元。三是加大财政信贷资金对生产性项目的支持力度,扩大担保基金规模,建立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巩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果,银行年末贷款余额要增长20%以上,达到9.5亿元。财政、税收部门要千方百计扩大财政收入总量,增加可用财力,努力为生产性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更具操作性、吸引力的优惠政策,调动全民招商、争取项目的积极性。
    四、以旅游经济为“龙头”,坚持不懈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一是全力以赴办好“来凤·中国土家摆手节”,弘扬土家文化,展示来凤形象,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二是突破性发展旅游业。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来凤旅游发展规划;力争酉水三峡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白岩山生态旅游区开发等旅游项目挤进省、国家项目规划;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加大重点景区建设力度,完成关口民族风情园建设,启动舍米湖原生态摆手舞旅游景区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中介组织,积极向外宣传推介来凤旅游资源,抓好旅游景区和产品营销。三是积极发展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业。围绕旅游产业的开发,推动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业提档升级,启动四星级酒店建设。四是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为把来凤建成武陵山区物流中心夯实基础。五是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科学制定房地产发展规划,通过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舒心的物业管理来培育房地产市场,形成有序开发的局面,全年建成商品房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
    五、以实施“两大战略”为抓手,坚持不懈地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实施“一水双城”龙凤中等城市战略和以县城为核心区,以百福司、大河、绿水为增长极的“一区三极”战略,努力把县城打造成“武陵山区明珠城市”,把百福司打造成“酉水流域土家第一镇”,把大河打造成“鄂湘渝边区窗口镇”,把绿水打造成“恩施州工业大乡”。一是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解放路至瓦尔高片区路桥、209国道来凤绕城一级路、酉水河护岸景观大道、凤中路隧道、团结三桥、民族文化中心、城南客运物流中心等重大市政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湘鄂情大桥建设前期工作,完成解放路、凤北路、观城坡路西段改造,建成接龙桥路北段。二是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完成蓝河治理一期、城市污水处理厂、5个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建设及接龙桥路、凤仪大道、武汉大道二期附属配套工程,启动实验中学学生安全通道建设,建成1个大型社会停车场,继续实施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三是以“三城同创”为载体,强力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完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推行“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加强市民素质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设立“严管街”,突出抓好凤翔大道、步行街等重点区域的监管,从严整治违反规划的车辆修理厂、洗涤场、夜市摊点、临时建筑以及车辆违章停靠、商铺占道经营、行人乱穿马路、随意丢弃垃圾等各种不文明行为,实现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四是不断提高城市经营水平。通过城投公司融资平台,盘活土地、广告经营权、冠名权等城市资源,形成以城建城的投入机制。五是加强乡镇集镇建设与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乡镇控制性详规、集镇修建性详规编制;重点整治集镇秩序,向乡镇派驻城管中队,实行综合执法;继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和“百镇千村”工程。
    六、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坚持不懈地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一是继续突出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瓦尔高高级中学实现秋季招生,全县初升高比例达到60%以上,启动来凤一中、接龙中学改造工程,完成特教项目和职校实训楼建设,对4个中学校舍进行改造,建成3个农村寄宿制学校;继续推行学校精细化管理,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特色农产品要制定强制性的生产标准,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科技特派员管理,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全年培训1万人次。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13个“农民健身工程”,新建34个“农家书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强化文化市场管理,积极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更加重视广播电视工作,全力推动自办节目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逐步把电视台打造成“展示来凤形象、主导舆论导向”的综合平台;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争取完成6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四是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完成翔凤镇、革勒车卫生院综合楼、绿水卫生院住院楼及10个村级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积极推进县人民医院医技大楼、民族医院迁建、康复医院扩建工程建设;进一步规范新农合基金运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合率;加强对重大疫病的防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五是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分类动态管理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坚持以村为主,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引向深入,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七、以安居乐业为标准,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平安来凤”建设成果。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和防控网络建设,重点完善城区和乡镇集镇技防网络,强力推进公安“三大建设”,努力提高民警素质,严厉打击影响社会稳定的“两抢一盗”、吸毒贩毒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完成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积极实施法律援助,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二是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县、乡、村、中心户四级信访网络,继续开展“大接访”活动,实行包案责任制度,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三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层层覆盖、逐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大对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力度,督促企业妥善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减少一般性事故发生,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四是积极扩大就业面。以创业带就业为主,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人,其中“4050”人员2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个;全年转移培训劳动力3000人次,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五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社保扩面2900人,扩大低保覆盖面,城市低保达到8000人以上,农村低保达到1.4万人以上;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筹集大病救助资金240万元,启动社会救助站建设。六是切实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全年新建经济适用房1万平方米,提供廉租房100套,扶贫搬迁贫困户250户。今年,县人民政府将继续重点办理一批涉及民生的实事,会后我们将根据讨论的意见公布实施。
    八、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的,坚持不懈地抓好政府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公务员学习教育。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干部素质提高年”活动,组织公务员认真学习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增强政府系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管理社会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二是严格执行六项制度。从今年起,在政府系统严格实行工作调度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履职述职制、末位淘汰制和政务公开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三是继续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继续加强政府各类资金的管理,严格按预算和制度安排支出。加强行政、审计监督,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四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建成电子政务系统,规范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运行,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五是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各项建议、批评、意见、议案和提案;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确保执法公平、公正、文明。
    各位代表!来凤的发展充满希望,来凤的前景无限美好,只要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各族人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锐意进取,奋力拼博,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今后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来凤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更多>>公示公告
最新图片

鄂公网安备 4228270200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