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1-10-27 浏览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8年1月12日在来凤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胡  泽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关于2007年政府工作

    2007年,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全县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打基础、调结构、提速度、增效益,努力扩大生产性投资规模、扩张县域经济总量,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县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呈现出“新班子、新面貌、新举措、新业绩”的崭新气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7220万元,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611万元,增长21.2%;财政收入18416万元,增长9.6%,其中面上财政收入7166万元,增长28.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246万元,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21万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3元,分别增长8.1%和14.5 %。

     一、农村经济实现新发展。重点推进特色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7589万元,增长5.1%。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县新发展楠竹、油桐等多年生产业基地2.8万亩,巩固特色蔬菜、烟叶等一年生产业基地8.5万亩;生猪出栏37万头,建成10个畜牧养殖小区;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建设,新增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新增“三品”认证15个、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2个。农业龙头企业得到发展壮大。安普罗、凤头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县州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57.6公里,“通达工程”39.9公里,来革路等通乡公路基本建成;完成洞塘灌区、马家坝小流域治理工程,新修和维修水渠40公里,整修河堤10公里;完成退耕还林1.3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搬迁贫困户及改造危房485户,完成28个贫困村扶贫整村推进年度建设任务。新农村试点得到有序推进。桐子园村等4个县级示范村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基础,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乡镇7个试点村建设进展较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5个,参加农户21500户。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12533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000人次。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财政支持“三农”资金10968万元,各项惠农补贴2626万元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

    二、工业兴县呈现新气象。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强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增强,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6377万元,增长26.1%;工业增加值29524万元,增长22.4%。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桂花树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园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初步形成,企业入园步伐加快,已有9家企业入园并建成2家。同时启动了四合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经济增长点增多。22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5895万元。纳吉滩电站建成并实现发电1.1亿千瓦时,贵帽山煤矿原煤生产线改造等5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水泥干法旋窑生产线、金龙滩电站等16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7577万元,增长42.0%;主要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9.4%;实现外贸出口272万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7家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件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3个产品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

     三、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针对长期以来困扰城市建设的难点问题,开展城市建设突破战,实现了“一年提速”和创“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依法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事,有效破解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征地难、拆迁难、施工难问题,优化了建设环境,尤其是在武汉大道二期、东环路、西环路等停工多年的工程建设上取得重点突破;凤翔世纪商业广场二期等10个工程相继建成,团结二桥路、滨江路等5个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切实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以城市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为突破口,集中各部门力量,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城市秩序有所好转;严格规划管理,加大对违法用地、违法建房的清理力度,清理“两违”案件441起。积极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建立城市投资与经营工作新机制,做大做实城投公司融资平台,我县被确定为全省开发性金融支持示范县,实现融资7815万元;努力盘活城市资产对土地等城市资源进行合理经营,实现收益2280万元。

    四、第三产业凸显新面貌。把第三产业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 “加速器”,重点支持旅游业、餐饮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发展。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8001万元,增长10.7%。旅游经济逐步升温。完成仙佛寺文物本体抢救性保护设计方案和民族风情园建设性详规,龙嘴峡被评为A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达到6家。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39万元。房地产业有序发展。一批住宅小区相继开工建设,完成房地产投资6850万元,竣工面积4.5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3平方米。餐饮服务业势头强劲。通过引导消费,鼓励发展,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发展迅速。

     五、项目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把项目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建立项目工作专班,出台项目争取激励政策,全年争取到位各类项目资金31405万元。一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黔张铁路已初步进入铁道部调整规划,有望纳入国家“十一五”铁路路网调增规划,来凤至恩施沪蓉高速连接线列为州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议案并纳入全州“十一五”重大项目,水泥干法旋窑生产线纳入全省水泥行业规划并获省核准,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项目纳入国家投资计划,蓝河河堤治理项目纳入省资金计划,酉水流域综合治理国债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城市污水处理、纳吉滩至当阳坪110KV输电线路等一批大项目进入储备项目库。进一步健全项目管理工作机制,成立重点项目办公室和综合招投标(政府采购)办公室,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建设制度,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督办,严格项目建设“四制”管理,保证了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核心措施,建立招商激励机制,鼓励全民招商。全年新签招商引资项目13个,续建新签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2400万元,利用外资240万美元。大发塑料、兴平纸品、楚城矿业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我县。

    六、财税管理迈上新台阶。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加大财税监管力度。严格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规范接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非生产性支出,开源节流并举,保障了干部职工个人待遇、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各项法定支出。强化预算管理,预算编制质量和执行水平得到提高。规范国库集中收付,建立和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政府采购,全年政府采购资金4497万元,节约资金499万元。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继续深化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清理“吃空饷”人员158人。大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全县102个单位国有资产全部移交国资部门,实行统一管理和经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年国有经营性资产收益达到228万元,较上年增长43.3%。努力增加信贷投入。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6964万元,贷款余额83632万元累计放贷49745万元,其中支持“三农”贷款21000万元,支持重点项目和企业贷款15000万元。县担保公司累计为27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5740万元。

    七、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教育工作:针对2007年高考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振兴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狠抓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落实“两免一补”资金1197万元,救助贫困学生40084人次;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建成寄宿制学校项目10个,启动了接龙中学迁建项目。卫生工作: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年为48089人次补助医疗费566万元;改造完成2个乡镇卫生院和10个中心村卫生室,启动了县民族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业务楼建设。文化体育:“摆手舞”、“地龙灯”、“南剧”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第二届边区龙舟赛和第五届“文明杯”运动会;百福司镇、旧司乡被命名为“湖北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播电视: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000户,《社会广角》等自办节目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扭转了计生工作被动局面,人口出生率9.1‰,自然增长率4.7‰。民族宗教:黄柏村、马家园村被纳入全州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出版《来凤县民族文化丛书》。国土资源: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年度矿产资源整合和马家坡等11个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建设;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用地秩序逐步规范。环境保护:顺利关闭2家水泥厂和1家造纸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0%,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消减4.0%、8.0%。科技工作:加强产学研结合,完成7个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顺利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县”复核和“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劳动和社会保障:城镇新增就业37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社会保险扩面5471人,征收保险费4226万元,发放各种保险待遇4413万元,启动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低保对象、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工作。民政工作:启动农村低保工作,纳入农村低保8256人,发放低保资金220万元;我县连续第五次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县”,县民政局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单位”。综治工作:大力开展“平安来凤”建设,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网络建设,有效维护社会稳定,重点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重点工程建设秩序。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治理,全面排查事故隐患,切实落实整改责任,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一般性事故总量全面压降,州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全面完成。统计、移民、人才、气象、邮政、通讯、兵役、老龄、史志、档案、工会、工商联、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机关事务管理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八、行政能力得到新提高。按照“五型”政府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和工作创新,政府自身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坚持执政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订政策、开展工作、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通过扩大参与面等办法,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确保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开通县长热线、县长信箱,不断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规范了用权行为。加强理论学习。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严格制度,创新形式,建立学习型队伍、学习型机关。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来凤的实际紧密结合,用宽广的视野审视发展形势,用辩证的思维看待机遇与挑战,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困难和矛盾,进一步明晰了工作思路。敢于克难攻坚。在工作中突出重点、攻克难点,遇到问题和矛盾不绕道、不回避、不退缩,勇于负责,善于负责,推动政府工作的落实。创优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政务公开,建立为民服务中心,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行政问责制”,切实减少了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的发生。切实转变作风。坚持勤政为民,做到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强化目标责任考评,激励政府工作人员把精力集中到干实事、抓落实上,树立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克服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各自为政的现象,保证了政令畅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的力度,全年共查办各类违纪案件39件;实施审计项目133项,审减工程项目资金1158万元。

    去年政府承诺办理十件实事,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绝大部分都已完成。一是完成了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任务,农村公路养护率达到100%,好路率达85%。二是全县参合农民198201人,参合率76.3%。三是革勒车乡、旧司乡和百福司镇集镇饮水工程正在进行建设;解决了百福司高洞小学等5所乡村小学和农村15000人饮水困难。四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25人,其中 “4050”人员47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30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264人。五是城镇低保扩面703人,低保纳入6685人,月平提标15元,发放低保资金610万元;实施大病救助380人,发放救助资金103万元。六是基本完成凤南路及凤南路至接龙桥路段改造,完成酉水广场建设、城区主次干道破损路面维修和2550米城区小街小巷硬化,城市主次干道绿化率达到98%,路灯安装率达到98%。七是新建沼气池10032口,“三改”配套率达到52.7%。八是大河镇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已启动建设,漫水乡因参与人数不够未能动工。九是乡镇办公楼维修改造因上级未批准暂未实施。十是定补村干部人平提高定补1000元已预算安排,春节前可落实到位。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之所以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县委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得益于国家农业部、武汉市及省州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真抓实干!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来凤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发展环境仍然不优;众多民生问题仍然亟待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用加快发展的办法,努力加以解决。

关于2008年政府工作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实施五年计划的关键之年。虽然我们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过去一年的努力,全县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快来凤发展的认识进一步统一,对加快来凤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政府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巨大的动力。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创来凤“二次创业”的新局面。

   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脚踏实地,加快发展,围绕“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型)工业、打造新城镇”,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扩大生产性投资规模、扩张县域经济总量为主线,突出抓好项目招商引资、农业特色基地、工业支柱产业、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城镇基础设施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2008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182000万元,增长11.5%;工业增加值36500万元,增长2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3500万元,增长3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200万元,增长16.0%;财政收入24408万元,增长32.5%,其中面上财政收入8642万元,增长20.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16万元,增长5.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00万元,增长15.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120万元,增长30.0%,直接利用外资220万美元,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0元,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增长9.2%;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4%,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消减1.0%、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物价指数控制在上级规定范围内。

   经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2008年,政府将办理以下十件实事:第一,完成部分城区主干道黑色化改造;完成航空路、渝鄂路路灯改造和小街小巷路灯建设;建成公厕4座。第二,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20公里,“通达工程”62公里。第三,完成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6个村农民健身工程建设。第四,城镇低保纳入6800人以上,农村低保纳入8300人以上;筹集大病救助资金120万元,实施救助300人以上。第五,解决农村1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扶贫搬迁300户。第六,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人,其中“4050”人员4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个。第七,完成3个乡镇卫生院和10个中心村卫生室建设。第八,建成覆盖全县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第九,建立乡镇住房公积金制度。第十,启动村干部养老保险。

   2008年,政府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改善经济发展条件

   坚定不移地推进观念转变。来凤最大的实际就是发展不够,究其根源是思想解放不够,对外开放不够。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扩大开放,才能为加快来凤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要强化对外开放意识,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对待我县资源和区位,广开胸怀,善借外力,吸纳各类生产要素,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要强化开拓创新意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千方百计加快发展。要强化忧患意识,不在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中沾沾自喜,要在与周边县市甚至与发达地区的横向比较中认识自己的差距,知耻而后勇。要强化竞争意识,以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克难攻坚,锐意进取,争创一流业绩。

  坚定不移地优化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兑现政府承诺和各项奖励政策;在全社会树立“创业光荣”的理念,努力营造亲商、护商的人文环境;牢固树立政府所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公务员都是服务员的观念,变管理为服务;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凡是应该进中心审批的项目都要进驻中心,实行限时办结,全面推进三级便民服务网建设,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热情周到的服务;切实推进政务公开,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工作。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实行县领导挂重大项目制度,努力争取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力争黔张铁路纳入国家“十一五”铁路路网调增规划;做好来凤至恩施沪蓉高速连接线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城市污水处理、接龙中学迁建等重大项目得到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解决项目征地难、拆迁难、施工环境差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重点围绕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产业,精心谋划、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好、节能、环保、有优势的招商项目对外推介;要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充分利用周边地区更大范围内的优势资源,积极引进“两头在外”的项目;要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把招商重点放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要建立招商激励政策,对在项目引进、招商引资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要健全招商服务机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二、大力推进工业兴县,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继续强化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坚持工业兴县战略毫不动摇,围绕食品、建材、能源、药业、林产、化工六大产业,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大力实施“企业成长工程”,扶优扶强骨干企业,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和实力。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82000万元,增长23.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基本完成桂花树工业园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新建标准厂房1万平方米以上;加强园区管理,做好入园企业的跟踪协调服务,建立并落实园区无绩效退出机制;推进四合工业园区建设,确保企业用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两个工业园区新招商入园企业10家以上。

  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下大力气建设一批附加值高、对财政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工业项目,实现工业项目建设大提速。2008年,确保金龙滩电站、水泥干法旋窑生产线、兽药生产线等10个续建项目建成,香精香料、植物叶蛋白等4个新开工项目当年投产,促成硼氢化纳生产线等已建成项目尽快实现正常生产,加快老虎洞电站、滑石板煤矿等项目的建设。抓紧谋划、储备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后续工业项目。

  扶持壮大骨干工业企业。认真落实扶持企业政策措施,鼓励金凤贸易、安普罗等骨干企业扩大生产、提速增效;加强政、银、企联系与沟通,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在技术、管理、融资、土地、人才、信息等方面积极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支持优势企业、优势行业优化重组,逐步向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支持企业加强管理和科技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2008年,全县实现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家,过5000万元的2家。

  大力实施“企业成长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积极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开拓直接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览展销活动;大力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家“走出去”、“请进来”,建设一支富有开拓意识、创新精神的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核心目标,继续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布局,扩大特色产业板块基地规模,提高基地建设标准。继续坚持发展优质畜牧、道地药材、特色蔬菜、林果、烟叶、茶叶六大特色产业,新建特色农产品基地13.6万亩,生猪出栏50万头以上,重点建成1万亩楠竹、2万亩油桐、2万亩道地药材、3万亩烟叶、4万亩特色蔬菜、1万亩桑蚕和8个生猪养殖小区。同时,加强已建基地的培管和老园改造,充分发挥已建基地效益。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重点支持凤头食品、四海贸易等省州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提档升级,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范围广、市场占有率高的骨干龙头企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围绕主导产业每个乡镇至少新发展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初步建立起涵盖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辐射带动60%以上的农户。

  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住国家对农业农村加大投入的机遇,重点围绕提高农村基本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五改三建”,新建沼气池1万口,提高“三改”配套率,加强后续服务与管理;完成金塘水库除险加固、金龙灌区和国家沟流域治理;完成革东路路面工程和绿水至龙山湾塘、百福司至安抚司公路改造,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加强土地开发工作,实施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6000亩;完成退耕还林2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加快乡镇集镇、社区及中心村建设步伐,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继续重点打造大河镇桐子园村、翔凤镇沙坨片区、三胡乡黄柏村、绿水乡沙子田村4个县级示范村,建成大河镇白果树村、三胡乡黄柏村、旧司乡苦竹溪村3个烟叶专业新村;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完成“三线千户”工程,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好粮食直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惠农政策,确保各种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继续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培训8000人次,积极开展“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劳动力转移培训;继续实施扶贫整村推进,确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四、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精心打造武陵山区明珠城市

  建成武陵山区明珠城市是我们既定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高品位规划城市、高速度发展城市、高标准建设城市、高质量管理城市,展现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致、功能完善、产业发达、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风貌。

  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一带双城三组团”的城市布局和15平方公里、1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积极开展乡镇集镇和中心村的规划。2008年,重点完成黄茅坪组团、翔凤组团和7个乡镇集镇控制性详规,完成武汉大道二期修建性详规;继续加大“两违”清理查处力度,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继续实行规划项目公示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加快六大建设。加快路网骨架建设:完成东环路、西环路建设,打通城市外环;完成部分城区主干道黑色化改造和团结二桥路、滨江路建设,完善城区路网。加快服务功能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启动四星级宾馆建设;扩大步行街范围,规划建设一批小广场和公共厕所,启动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和城南车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景观工程建设:重点围绕打造 “一山两河”(庆凤山、蓝河、酉水河)核心景观带,启动蓝河治理一期、文体广场一期工程建设。加快绿化工程建设:完成东环路、西环路、滨河路、武汉大道二期以及沿河、广场、校园、机关庭院、公共绿地的绿化。加快亮化工程建设:完成部分城区主干道路灯改造和小街小巷的路灯建设工程,实现城区山体、水岸、广告、招牌、建筑物、广场等亮化美化。加快洁净工程建设:启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成1个垃圾中转站。

  实施精细管理。建立完善城市管理新机制,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推行网格化管理,全面治理城区环境“脏、乱、差”,重点整治道路交通、客运市场、农贸市场、殡葬管理秩序及噪声污染;加强城市保洁,扩充清扫队伍,改善清扫设备,扩大清扫面积,延长保洁时间;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塑造整洁优美、规范有序、和谐文明、充满生机的城市新形象。

  五、大力推进旅游升温,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以旅游业为龙头,坚持与民族文化资源、产业经济发展、生态家园建设和城镇建设相结合,实现第三产业提档升级。2008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9500万元,增长12.4%。

  突破性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仙佛寺景区,完成民族风情园主体工程,完善龙嘴峡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继续抓好舍米湖、黄柏2个民俗文化村建设,启动卯洞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继续加大星级宾馆和A级景区的创建力度,新增星级宾馆1家、旅行社1家;继续鼓励发展“农家乐”,新增星级“农家乐”4家;加强宣传策划和对外推介,提高我县旅游业知名度。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3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750万元。

  有序发展房地产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业开发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启动一中街心花园、黄金水岸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加快望族花园等小区建设,力争商品房小区都实行物业管理;完成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40套廉租房建设。2008年,建成商品房4.5万平方米,实现房地产业产值4950万元。

  鼓励发展物流业和餐饮服务业。围绕建设武陵山区物流中心目标,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仓储、配送等现代物流业,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市场体系。支持现有餐饮服务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提升品位,特别是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科学规划餐饮服务业布局,逐步规范夜市和早餐经营,继续鼓励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快速发展。

  加快发展通讯业。加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电子政务网,完成22个通讯基站和联通南三县中心机房建设,提高移动通讯信号覆盖面。加强宽带通讯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通30个村农村信息化宽带。

  六、大力推进财源建设,增强服务发展的能力

  积极培植财源,壮大财政实力。充分发挥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综合运用贴息、担保、以奖代补等措施,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壮大支柱财源,力争税收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家,过100万元的达到8家;确保烟叶税打“翻身仗”,完成税收500万元以上;继续加强卷烟市场整顿,完成卷烟销售税收500万元以上。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体制,进一步激发乡镇抓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搞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

  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财政管理。逐步建立财政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进一步强化预算意识,严格预算管理,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继续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深化投融资改革,探索资金投入新机制。继续做强做实城投公司融资平台,在建立健全偿债机制的前提下,扩大融资规模,力争融资5000万元以上;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力争实现经营收益4000万元以上;进一步理顺城市重点项目投资管理体制,建立城投公司作为业主,负责资金筹措和项目建设,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的新机制。进一步发挥政府担保资金的引导作用,缓解企业发展资金困难。积极探索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新途经,争取成立1家村镇银行。努力激活民间资本,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项目投资上的主体作用,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新增民营企业30户以上。

  巩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果,提高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围绕征信体系建设和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社区等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建设成果。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扩大对“三农”、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200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72660万元,贷款余额88649万元。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保障能力。

  七、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突出抓好教育事业。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抓好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校长职级津贴制、骨干教师津贴制和优秀教师奖励制等激励机制,实行校长、教研员竞争上岗和教师聘任制度;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巩固“普九”成果,逐步解决城镇中小学“超级大班”问题;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县职中宿舍楼和实验实训楼,加快接龙中学迁建工程建设,建成3个农村寄宿制学校;认真落实“两免一补”等各项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一名适龄儿童都上得了学、上得起学;突出抓好高中教育发展,确保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升;适时启动二中重建,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引进、转化科研成果,开展自主创新;加大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努力提高科技对工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继续加强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等人才队伍建设,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壮大本土人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和人才成长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继续加强以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为主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县妇幼保健院业务楼工程,加快县民族医院迁建工程建设;加强对卫生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规范基金运行,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

  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积极争取和落实民族政策,加强宗教管理。大力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加强民间艺术精品和历史文物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命名一批优秀民间艺人;积极开展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力争“摆手舞”、“地龙灯”、“南剧”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大西兰卡普等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强对网吧、音像书刊等市场监管,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加快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郊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实施 “农家书屋”工程;鼓励文艺创作,继续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提高自办电视节目水平,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力办好中国·来凤土家摆手节和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

  自觉执行基本国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巩固基层基础工作,深化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大力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计生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巩固完善救助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倡以创业带动就业,严格落实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实施就业援助,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扩大社会保险征缴面,新增4000人,征收保费5000万元;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努力解决城乡特困群众“就医难”问题;建成城市福利院。

  切实维护公共安全。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开展“平安来凤”建设,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多发性侵财案件和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顿作为重点,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不断提高公众的安全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有效保障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

深入开展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做好法律援助和服务工作,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的文明素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水平。

八、大力推进能力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建设学习型、法治型、责任型、服务型、廉洁型政府,是新一届政府的郑重承诺,是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更是来凤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将以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能力建设。

  推进科学决策,进一步增强驾驭发展的能力。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继续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完善社会公示、重大决策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大力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善于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把握好决策的时机和策略,做到敢于决策、善于决策、适时决策,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来凤的客观实际。

  强化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准则,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凡是出台的规范性文件都必须经过政府法制部门审核把关。进一步规范政府各级各部门的行政行为,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禁止任何形式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确保政令畅通,进一步增强推进工作的能力。倡导雷厉风行、务求落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令行禁止。进一步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将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部门和乡镇,责任落实到人。完善部门联动、上下协作机制,坚决纠正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冷漠懒散、相互拆台等行为,有效解决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加大检查督办力度,实行专项督查、随机抽查和综合评比相结合的办法,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严格兑现责任制考评,实行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政府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坚持廉洁从政,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运作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阳光政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依法惩处腐败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遏制铺张浪费、奢侈攀比现象。切实加大行政效能监察、执法监察、法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力度,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来凤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任务光荣艰巨。我们要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埋头苦干,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来凤而努力奋斗!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更多>>公示公告
最新图片

鄂公网安备 4228270200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