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2-02-01 浏览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1125来凤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来凤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向 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从2006年12月开始履职,任期届满。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烟厂关停等不利因素对县域经济的冲击,全力推进新产业、新城镇、新农村和大通道、大生态、大民生建设,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预计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4.80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3.2%(可比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4216元,是2006年的2.6倍;财政总收入4.03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4亿元,是2006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0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90元,是2006年的1.6倍,年均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3726元,是2006年的2.0倍,年均增长14.6%。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9.20亿元,年均增长4.8%;累计流转土地34.5万亩,建成特色农业基地50万亩,2011年出栏生猪40万头;五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2家、省州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工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24.5%;“一区两园”入园企业达到20家,科隆、凯迪等知名企业落户我县,旋窑水泥、萤石浮选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五年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47家,总数达到6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家,新的工业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第三产业持续发展,2011年增加值达到15.80亿元,年均增长13.8%;喳西泰水城、酉水三峡等重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取得突破,龙凤夏威夷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中百来凤购物中心即将建成营业,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网络基本形成。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6年的36.0:18.6:45.4调整为26.4:28.2:45.4。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城市重点建设项目73个,打通了县城外环,拉开了城市框架,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达到8平方公里;完成40万平方米主次干道黑色化改造和小街小巷硬化,建成污水处理厂,实施自来水、天然气管网改造和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城镇化率达到39%。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推行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城区秩序进一步规范,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改善,恩(施)来(凤)高速、鹤(峰)来(凤)一级公路绕城线启动建设,实施农村通达通畅工程1123公里,县内220公里大循环公路全线贯通,实现村村通公路;完成22座水库除险加固和8个集镇自来水厂建设,整修渠道200多公里,解决了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五年新建沼气池2.7万口,清洁能源入户3.4万户;完成79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扶贫推进任务,新农村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
——财税金融取得新成效。五年累计投入地方财政资金2.25亿元用于支持产业发展,新增税收过500万元企业4家。强化税收征管,实施综合治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去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城投融资3.4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0亿元。预计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7.5亿元、20亿元,较2006年增长175.3%和114.4%,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
——对外开放增添新活力。五年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4个,到位资金16.3亿元;外贸出口1024.4万美元,年均增长19.6%;累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4.5亿元。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4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8亿元,年均增长28.5%。加强区域协作,与龙山县共同申请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准,将为来龙一体化建设带来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社会事业得到新发展。优先发展教育,新建1所高级中学,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2011年高考创近十年最好成绩,县职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校,民族幼儿园扩招410人,城区幼儿入园难问题得到解决。组建中心医院,完成8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新建和改造98所村级卫生室,2011年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医疗保障事业均衡发展。推广应用新技术28项,申请专利36项,获州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成为“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成功举办摆手节,原生态摆手舞荣获国家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参加上海世博会、荆楚文化澳洲行等获得广泛好评。完成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建成196个“农家书屋”,在全州率先实现村级“农家书屋”全覆盖;完成县、乡、村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50个农民体育健身项目建设,建成4个市民健身广场,面积达7000平方米。完成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用户达2.1万户。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9‰以内;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1.5万亩;植树造林3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加强城乡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完成了省州下达任务。及时足额发放各项惠农补贴2.89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6.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保累计参保8.87万人,支付各项社保基金3.08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农保试点,2011年参保率达到89.4%;城乡低保累计扩面3.4万人,发放低保资金1.05亿元,救助大病对象6000多人次,新建、改造福利院14所,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5%;建成商品房63万平方米、保障房1236套,改造农村危房3208户,生态移民和扶贫搬迁2012户。同时,政府每年都办理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饮水难、就业难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社会管理迈出新步伐。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新蕾债务危机等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置。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成“两实”清理,建成覆盖县城、乡集镇的视频监控网络,治安管理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加强。落实领导包案、定期接访等制度,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化解,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成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81万件,县行政服务中心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省级服务业标准化验收的单位,并纳入国家级试点。建成电子政务平台,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推行重点工作领办制、工作调度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政务公开制和重点工作推进法、一线工作法,优化考评办法,加强检查督办,政府系统的执行力明显增强。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五五”普法通过验收。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83件,政协委员提案227件。坚持反腐倡廉,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查办违纪案件175件,审减重点项目建设资金1.15亿元。
在“五个建设”中,兵役、统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粮食、移民、气象、通信、保险、档案、史志、老龄、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外事侨务、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五年来,我县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通过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复核验收。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得益于国家农业部、省州对口支援单位和武汉市的鼎力支持、真情帮扶。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来凤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过去五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较重,资金、人才和交通瓶颈制约依然存在,民生改善任务十分艰巨,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少数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作风飘浮、工作能力欠缺等等。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重点
 
未来五年,我们面临诸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正式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实施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加速推进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深入开展“616”工程并确定武汉市继续对口支援来凤。州委、州政府将我县作为州域副中心城市进行打造,并确定为全州唯一的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县。恩来高速公路已经开工,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即将开工,还有经过来凤的宜(都)来(凤)、黔(江)张(家界)高速公路和恩(施)吉(首)铁路已列入国家、省交通规划,长期制约来凤发展的交通瓶颈将破解。历届县委、县政府经过不懈努力奋斗,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在拉大,武陵山片区各县市发展形势咄咄逼人,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以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心,奋力推动来凤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武陵山区增长极、土家文化集成区、湖北形象窗口县”三大定位,牢牢把握“五大产业、龙凤新区、地区枢纽、艺术土家、幸福民生、城乡共荣”六项重点,转变政府工作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力推进“大产业、大城镇、大民生”建设,为建设武陵山区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
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6亿元,年均增长15.0%(可比价);工业增加值28.6亿元,年均增长25.0%(可比价);固定资产投资58.0亿元(五年累计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0亿元,年均增长14.9%;外贸出口860.0万美元,年均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亿元,年均增长18.5%;财政总收入7.0亿元,年均增长11.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亿元,年均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7020元,年均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0元,年均增长12.4%;城镇化率达到60.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0%;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节能减排完成省州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五年县人民政府将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大跨越
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城镇化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生产。坚持强农富民,发展特色农业。走“一乡一业、多村一品”发展路子,推进“万亩乡镇千亩村”工程,重点建设工业原料林50万亩、特色蔬菜10万亩、特色水产2万亩、优质水果10万亩、道地药材10万亩、优质生猪100万头等六大板块基地,建成一批农业产业特色乡镇、专业村,到2016年,特色产业基地达到90万亩以上。加强对已建基地的培管,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到2016年,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家以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五年新增160家,总数达到290家。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品牌建设,力争把金丝桐油、凤头姜、宝石花漆筷等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努力将来凤建设成“全国金丝桐油之乡”、“武陵山区特色水产养殖大县”、“全省生猪养殖大县”。
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路网,完成县内大循环公路硬化,改造升级省道、县道、对外出口公路,打通省际、县际连接线。实施村际公路连接工程,建成所有行政村到县城“两小时交通圈”。按照水利现代化的要求,建立健全水利管理新机制,实施“河库网络联通、防汛排涝抗旱、农田节水灌溉、城乡供水安全、水生态保护修复、两水三岸河堤治理”等工程,完成29座小Ⅱ型病险水库和296口山塘整修加固;对主要河流重点险段、易灾地区山洪沟进行综合治理,实施老峡灌区和小农水项目,解决农村14.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全州现代水利示范县。完善农村电网,新建、改造变电站9座,新架输电线路552公里。加强耕地保护,实施土地治理,力争每年实施土地整治2万亩和一批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推广农村新能源,清洁能源入户达到5万户。完成扶贫开发重点村第二批整村推进任务,五年减少贫困人口3.25万人。
加快建设新农村示范村镇。通过培植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环境、创新管理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民居改造,力争将翔凤镇、绿水镇建设成全州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镇,建成52个农村新社区和15个宜居特色村庄,扎实推进1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退耕还林、粮食三补、家电下乡等各项惠农补贴,认真落实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民居改造、生态移民搬迁和“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各项惠农政策,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二、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大发展
牢固树立“企业第一”理念,围绕“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建材”四大工业产业,大力实施企业成长工程,每年新开工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0个,建成投产10个,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万元企业1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到2016年,过10亿元产业集群达到2个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万元企业达到1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家以上。
培育壮大工业企业。新材料产业集群,以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为重点,积极开发下游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方解石开发重点推进粉体项目建设,延伸建设石头造纸、填充母料、纳米钙、建筑型材、PVC管材、塑料制品等精深加工项目;萤石开发重点推进氢氟酸项目建设,延伸建设氟橡胶、氟化铝、氟化锂、含氟中间体等精深氟化工项目;重晶石开发重点推进沉淀硫酸钡、硫化钡等项目建设,延伸建设升级硫酸钡开发项目等;石灰石开发重点推进旋窑轻钙项目建设,同时延伸建设沉淀钙、填充料等精深加工项目,形成以科隆公司、孚瑞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到2016年,产值达到45亿元以上,使来凤成为全国新兴的非金属矿产品加工基地。新能源产业集群,以生物质能源、水电开发、余热发电等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凯迪生物质发电后续项目的支持力度,推进生物质柴油、生物质液化气、生物有机肥等项目建设;完成老虎洞电站改造,建成落水洞电站和风电项目,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及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以凯迪公司、水电企业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到2016年,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食品工业集群,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按照现代食品业标准化要求,做强零号土猪肉、凤头姜、大头菜、松花皮蛋加工企业,做特杨梅、藤茶、油茶、茶叶、淀粉加工企业,形成以安普罗公司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到2016年,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建材工业集群,以水泥、石材为重点,完成旋窑水泥项目扩建,壮大石材、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商品混凝土加工企业,建成硅钙板等项目,形成以金凤公司等为龙头的建材工业产业集群。到2016年,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抓好园区建设管理。坚持并完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推进四合、桂花树工业园对接发展。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启动园区一级路建设,园区投资建成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2个变电站。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完善园区管理办法,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吸引一批大企业落户工业园区,新入园企业30家以上,其中投资过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百亿产业园初具规模。
积极搞好配套服务。坚持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建立企业发展“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快捷服务,重点解决企业发展的土地、原材料、人力、资金、电力等要素配置问题。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支持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工业发展优惠政策,对社会贡献大、守法经营的企业在政策支持、项目争取、荣誉授予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严厉打击各类阻碍企业正常生产建设的违法行为,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在全社会营造尊商、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三、着力打造“艺术土家”,促进第三产业大繁荣
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着力打造“艺术土家”文化旅游品牌,让来凤成为武陵山区土家文化、佛教文化的旅游目的地,连接张家界与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的中转站,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按照“武陵佛地、酉水双城、艺术土家”的旅游形象定位,重点推进仙佛寺景区、喳西泰水城景区、酉水三峡景区、舍米湖原生态摆手舞旅游区、白岩山景区项目建设。到2016年,建成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名镇1个以上、旅游名村2个以上。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成1家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和100户星级农家乐,加强旅游公路、停车场等建设,设立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2家。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以满妹工艺品、宝石花公司等企业为龙头,抓好以土家织锦、绣花鞋垫、民族服饰、竹木工艺品等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打造“中国土家族第一县”品牌,全力办好“一节一会”。通过推广普及、交流展示来凤土家文化,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精心打造以原生态摆手舞为代表的“艺术土家”名片。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成县民族文化中心、仙佛寺佛教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和乡镇、村(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国家级保护名录3个、省级保护名录12个,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良好的文化事业发展体制机制,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社团组织管理,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打造文化“五个一”精品工程,充分展示“艺术土家”魅力。
推进商贸流通服务业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城乡市场体系建设,以中百来凤购物中心为龙头,大力推进“龙凤新区”、东和平路商贸中心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建设,建成52个农村新社区商业网点。积极推进建材、花木盆景、道地药材等9个专业市场以及火车站、四合现代物流园等5个物流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的商贸网络体系,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努力把来凤打造成武陵山区商贸物流中心。同时,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物业管理、信息中介等服务业。
四、着力开发“龙凤新区”,引领城镇建设大提速
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武陵山区中等城市和州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到201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市总人口达到15万人以上,力争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
以战略眼光规划城镇。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按照“一心三轴一圈”的城镇空间布局要求,科学规划城镇,重点做好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善中心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7个乡集镇、52个农村新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完成“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规划和“龙凤新区”、火车站物流园等重点区域的建设规划,形成覆盖全域、更加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确保大城镇建设高起点、大手笔。加强规划管理,严格规划执法,重拳整治“两违”行为,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使城镇建设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
加速推进“龙凤新区”建设。“龙凤新区”是“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的主阵地,是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经营的要求,加快推进“龙凤新区”建设,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化,五年展新貌,将其建成集金融商贸、旅游服务、和谐宜居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商务区,引领来凤城市加快发展,形成“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的最大亮点。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新城镇。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完成武汉大道三期、解放路延伸段路桥工程、环南路、来鹤路北段、滨江路、土堡组团道路工程建设,畅通连接新老城区的城市内环;完成小街小巷改造,方便居民出行。循序推进老城区改造,改出特色、改出亮点。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城区供水第二水源工程、天然气储气站、新城区供水供气管网、汽车综合服务市场和客货运站场建设。加快乡镇集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重点建好乡镇集镇“八个一”工程,改善居住环境。推进“一区三极”建设,将百福司镇打造成“酉水流域土家第一镇”、大河镇打造成“湘鄂渝边贸窗口镇”、绿水镇打造成“恩施州新型工业镇”。同时,积极支持旧司、革勒车、三胡、漫水的集镇建设,力争旧司乡撤乡建镇。每年抓好10个农村新社区建设,完善水、电、路、通信、学校、医院、市场、车站、社区服务站等配套服务设施,吸纳农村人口转移。通过加快县城、乡镇集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集镇为节点、以农村新社区为支撑的新型城镇体系。
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完善政府主导、城管主体、各方联动、群众参与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居民文明素质工程,提高居民维护环境和秩序的自觉性。进一步充实城管执法力量,严格推行网格化管理,全面实施数字化城管,强化对重点路段的管理,以严管严教促秩序规范,切实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坚持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推行城镇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不断提高环卫装备水平,积极推进城镇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无害化处理,做到城镇垃圾处理全覆盖,促进城镇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努力让居民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五、着力聚集发展后劲,推动项目工作大突破
树立大交通理念。交通的大改善必将带动产业的大发展,带来项目的大突破。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千方百计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增加投入,以项目促投资增后劲,以项目保增长促发展。
构筑地区枢纽。搞好服务和保障,确保恩来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力争黔张常铁路尽早开工建设。坚持不懈地谋划和争取大交通项目,努力促成宜来高速、黔张高速开工,主动做好恩吉铁路立项的基础性工作,让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现代交通网络在来凤交汇,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初具雏形。科学规划布局、缜密论证设计,加快建设县城、工业园、旅游景区与“两路”的快速连接通道,完成鹤来一级路绕城线建设。基本解除交通瓶颈制约,真正融入大交通网络,缩短我县与外界交流的时空距离,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科学谋划项目。抢抓“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机遇,立足来凤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深度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上级项目资金投向,准确把握产业转移方向和外商投资重点,围绕“大产业、大城镇、大民生”建设,精心谋划一批符合来凤发展实际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完善我县“十二五”规划项目库,形成“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建设一批、建成一批”的项目梯次结构,确保五年项目规划投资过千亿元。
全力争取项目。切实加强与国家部委、省直部门等方面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掌握上级有关项目资金的全面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争取工作。制定项目争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加强工作督办,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合力争取项目的氛围,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重点项目库,力争使恩吉铁路、黔张高速、酉水流域综合开发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尽早落地开工。五年确保到位项目资金60亿元(含两路)以上。
强力推进项目。严格落实“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专班”的项目推进机制,切实解决好项目落户、开工建设、投产运营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强项目调度,做好跟踪问效,确保项目早建设、早建成、早见效,五年内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38亿元。
六、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发展空间大拓展
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促创新,以开放促发展,在改革创新中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在扩大开放中赢得更多的发展先机。
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做好县行政服务中心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巩固完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加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降低行政成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依法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农村“一事一议”以奖代补机制,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乡镇服务中心“以钱养事”新机制,完成“农业三场”改制。深化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协调推进教育、卫生、文化、广电等领域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立足来凤,放眼全国,放眼世界,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坚持领导带头,倡导全员招商,形成“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任务、人人是环境”的招商氛围。出台更优惠更科学的招商引资政策,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把招商的目光盯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三个经济圈”等重点区域,把招商的功夫下在国内500强、行业龙头、行业标准等重点企业上,突出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节会招商等方式,结合县内资源特色、优势和产业延伸配套的需求,积极向外推介项目,吸引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技术管理优、财税贡献高的项目和企业落户来凤。全力做好落户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注重做好外经外贸工作,提高开放水平。五年力争引进项目50个,招商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3800万美元。
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创业氛围。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形成全民创业大格局。坚持“非禁即入”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出台全民创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搭建创业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创业者解决困难和问题;政府投资建设全民创业园,支持有后劲、有特色的小企业入园,让小企业做大,让大企业做强。引导全县人民干事创业,为经济发展增添强大活力。
七、着力加强财税金融,推动保障能力大提升
财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树立公共财政和“信用来凤”的理念,切实抓好财税金融工作。
加强财税管理。加大财源培植力度,重点支持骨干企业、新兴产业发展和特色基地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做大财政“蛋糕”。到2016年,力争全县税收过500万元的企业达到15家,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5家。强化税收征管,推进综合治税、信息化管税,确保应收尽收。保证法定支出,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拿出更多的财力用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乡(镇)村基层,分好财政“蛋糕”。加强财政的信息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完善金融服务。加强“信用来凤”建设,巩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成果。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正常金融秩序。健全金融体系,支持创建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营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延伸金融网点,激发金融活力。积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上市,增强融资能力。改善金融服务方式,强化金融标准化服务,加强政、银、企合作,完善中小企业担保运行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深入发展保险事业,切实发挥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稳定器”作用。到2016年末,存款余额达到65.5亿元,贷款余额达到35亿元。坚持不懈开展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社区(村)创建工作,建设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八、着力提高幸福指数,推动社会建设大进步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利为先”的理念,始终把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保障民权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建设“幸福民生”。
大力发展科教事业。深入推进科技进步与发展,努力提升科技实力与水平,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科技服务和实用技术培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鼓励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按照教育“三集中”的思路,完成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解决城镇学校“超级大班”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快来凤一中建设,完善教学设施;努力争创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示范性学校;新建2所初中,新建、改造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切实推进教育精细化管理,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实现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的战略目标。
重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改革,积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县中心医院为龙头,强化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扩建,完成村级卫生室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医疗保障、卫生信息服务六大体系。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公益性服务岗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水平。五年累计培训2.6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人次。探索促进社会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扩大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85%以上,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套以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500户,持续改善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加大对库区移民的扶持力度,确保库区和安置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更加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优待抚恤、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残疾人保障等制度。
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范矿产资源开采,强化县级管理,将优质资源向龙头企业倾斜,重拳整治私挖滥采和无理阻扰企业合法开采的行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以保护环境、减排污染物为核心,切实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减少农村面源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对人口聚集区、公路沿线、河流两岸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确保完成省州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保住青山绿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重视广电、互联网、通讯工作。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已与电视、互联网、通讯等密不可分。必须不断推进广电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办好来凤自己的电视节目,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网、城市数字影院、多功能网络平台等建设。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建设好来凤政府网、来凤新闻网。加强网络监管,正确引导舆论,让健康文明信息占领主阵地。加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通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明确县、乡、村矛盾化解责任和义务,实行层级管理。积极推进社区(村)规范化建设,加强人、财、物保障,逐步增加社区(村)干部工资待遇,把社区(村)建设成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平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县情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园教育,开展“六五”普法和诚信教育,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和平、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形成惩恶扬善、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切实解决信访人的合理诉求。加强法律援助,完善外出务工人员和弱势群体维权机制,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狠抓安全隐患排查和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平安来凤”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完善综治基础设施,建成公安指挥中心大楼。做好双拥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应急基础设施和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建成应急指挥中心,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未来五年,在建设武陵山区经济强县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树立并强化“企业第一、民利为先、创新至上”三大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始终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忠于人民、善于学习、敢于担当的政府,努力建设开明开放、诚信守法、高效廉洁的政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切实加强学习。学习是永恒的主题,政府公务员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一种修养、一种责任。以学习促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工作创新,时刻警惕思想僵化、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的危险,努力培养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干部。学以立德,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以增智,从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开阔思维;学以致用,把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特别要善于学习运用科学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法制、历史文化、社会管理等知识,不断提高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二、切实改进政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旺盛斗志。始终坚持调查研究,深刻把握来凤县情,政府及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践,解剖“麻雀”,指导工作。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严明纪律,服从大局,确保政令畅通,做到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加强政务督查,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下大力气精简会议、压缩文件,集中精力抓大事、抓要事、抓难事,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切实转变职能。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精力更多地放到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效能建设。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争取通过国家级服务行业标准化试点验收为突破口,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企业评议政府部门、社会公众评议政府机关等活动。
四、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重视媒体及社会监督。主动加强同群团组织、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联系,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县长信箱、县长热线的作用,拓宽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渠道,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汇聚民智。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五、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把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推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制度,加强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廉政监察、效能监察、执法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产权公开交易等制度,加大源头治腐力度。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未来五年,蓝图已经绘就,机遇千载难逢。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建设武陵山区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更多>>公示公告
最新图片

鄂公网安备 42282702000015号